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7章 影院

購模式轉變。2016年全球前十大院線所擁有的銀幕總和為塊,佔全球銀幕總數的30.4%。其中最大的院線為我國的萬達院線,共擁有塊數字銀幕,佔全球數字銀幕總數的8.95%。院線的迅速擴張通常透過合併收購完成,例如萬達在幾年間相繼收購米國AMC、澳大利亞Hoyts、英國歐典(OdenUCI),足跡遍佈亞太、北美和歐洲。

全球院線排名第五的大地影院集團,其母公司透過收購橙天嘉禾在國內運營的76家影院共531塊銀幕,不僅顯著提升了國內市場份額,而且將運營範圍由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拓展。

影院經營與影片放映密切相關。受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的影響,2016年沒有一家影院票房邁入億元門檻,各地影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票房下滑情況。票房排名居首的耀萊成龍國際影城票房約為9900萬元,連續6年成為全國產出最高的影城。影院放映電影的數量與電影票房收入密切相關。我國每年平均在影院放映400部左右的電影,與扶桑、阿三等國年放映1000部以上的影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優秀的影片會帶來高票房收入,比如《速度與激情8》、《摔跤吧!爸爸》等影片。2016年城市影院觀影人次達到13.72億,同比增長8.89%,年人均觀影人次近1人次,與米國、南鮮、阿三等觀影頻次多的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空間。

不過雖然發展迅速,但說實話,國內的院線和米國相比,差距還是有的。

根據米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NATO)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0月,米國共有塊螢幕,其中約一半屬於米國前三大院線——AMC,Regal和Cinemark。倒不是說數量不如對方,主要還是市場開發不夠,成熟度不夠,市場總體的成熟度不夠。

米國的電影市場,畢竟是經歷了將近兩百年發展的,中間也沒有任何斷代問題出現,所以相對來說更加成熟。

米國電影剛開始沒有專門獨立的放映場所,都是在娛樂性公園和雜耍劇場中作為眾多節目的一個進行放映。很多雜耍劇觀眾後來都成了電影的忠實消費者,很多雜耍劇的代理成為了早期經紀公司的中堅力量,WME的創始人威廉莫里斯就是從一個雜耍藝人代理起家。

1905年6月19日,米國第一家鎳幣影院在匹茲堡成立。鎳幣影院的出現,標誌著院線的雛形成立。五年後,米國全境相繼誕生一萬多家鎳幣影院,觀影人次達900多萬,將近15的米國人口。環球、福克斯、米高梅、華納等公司的創始人都是透過此時期鎳幣影院的投資奠定了日後基礎。

從20世紀10年代起,米國電影放映業進入了大規模建設豪華影院的電影宮殿時期。這些被稱為電影宮殿的豪華型影院,一家影院一塊銀幕,座位多達2000-5000個,有點現在的大型演唱會的感覺,因此輿論界通稱為電影宮殿。票價也從5分錢幾漲至幾毛到一美元,相當於一張180的山頂票暴漲到3600,還坐不到內場。看電影頓時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電影宮殿起源於1917年,巴拉班和卡茨公司成立的CentralParkTheater,盈利後開始兼併大量影院。1926年,被當時好萊塢最大的製片商拉斯基公司收購,成立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時利潤也最為豐厚的Publix連鎖院線,形成全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連鎖院線。

隨著Publix院線的形成,米國院線市場迅速進入壟斷化,製片商和院線放映商之間的結盟在20世紀40年代達到頂峰。

最終形成了五大電影公司,即派拉蒙、洛伊、華納、二十世紀福克斯和雷電華,對米國放映市場的壟斷。再聯合組成了MPAA這樣的巨頭協會,設立著名的海斯法典來約束影片內容,還透過對院線的壟斷來抵制外國影片的放映。此外形成集製片、發行、放映於一體的垂直整合的壟斷體系,截至1945年,好萊塢八大製片廠擁有了全國17%的電影院,控制了全國45%的複製租用收入。

但是槍打出頭鳥,1948年的派拉蒙法案,禁止好萊塢大公司垂直經營製片、發行和放映業務,各大製片廠忍痛割愛,紛紛賣掉了旗下院線公司。垂直整合體系正式宣告崩潰,也為外來院線公司的進駐埋下了伏筆。

然後隨著電視的普及以及郊區化的發展,對於整個電影行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伴隨著米國郊區化過程,大型購物中心以及超大規模購物中心開始在郊區雨後春筍般出現。新一輪影院和院線在這些購物中心中找到了理想的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