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完全仿效日本的開放式空間設計,但是效果並不好。
於是就有寶島商人將原有的包廂式小視聽中心與之結合起來,經改良後,出現了以包廂為主的KTV。即可以欣賞畫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的卡拉OK不單單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個貶意詞。1996年以後,隨著酒吧、D廳等更豐富的娛樂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來一統天下的地位,娛樂場所的門牌上已經少見這四個字了。但卡拉OK並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它不斷地變換著經營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間、量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鹹魚翻身,以往單純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飲娛樂商務交際等多條龍服務。
而在北桐這邊呢,KTV也就是這兩年才紅火起來的,之前有嗎?也有,但是很少,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北桐市,社會治安混亂,像是KTV這樣的地方,難免三教九流匯聚於此,整天打架鬥毆屢見不鮮,久而久之,就在普通來百姓心中留下了“混亂之地”的罵名。尤其是這裡面還有很多紋身人士。
其實說起來,紋身什麼的,國內是早就有了,甚至在古代就有紋身了,而且紋身準確來講只是一種裝飾品,就和手鐲項鍊這種,理論上講是沒什麼差別的。在國外,紋身更是很普通的東西。但國內不一樣,要考慮國情的,對於國內的老百姓來說,紋身,並不是一個能被大眾所接受的東西。就算是再好的好人,一旦你紋了身,很多人只要看見你第一眼,就會下意識的覺得你不是個好東西。你可能會覺得冤枉和委屈,但有什麼辦法呢?國情就是如此,普通老百姓絕大多數就是這麼認為的,第一映象就不好,還用說其他的嗎?
所以這樣的人多了,KTV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就不是好孩子該去的地方。
直到這兩年,社會進一步發展,漸漸的,老百姓也比較能接受KTV了,裡面雖然偶爾還會有打架鬥毆的情況發生,但畢竟只是極少數。
閒話扯遠了。
一幫人,浩浩蕩蕩來到KTV,女士們唱了一會兒就相約著出去逛街去了,剩下一幫男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馬正偉突然怪笑兩聲。
“哥幾個,咱們不如找幾個人來陪咱們唱歌唄。”
於是很多人都露出贊同的表情,吵吵嚷嚷的表示叫幾個過來,周方遠這一次沒有特立獨行,他也不準備搞特殊,反正就是唱歌而已,他點點頭,準備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