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章 部眾

城主府,現在又或者稱之為殿主府,非常雅緻,好像仿荀彧生前所居改建。

府外府內天壤之別,在外面的時候,天空還是一片陰沉,蒼茫無限,褐色的土壤,而進到了裡面,袁術仿似有種回到自己家的感觸。

“文若公在之時,就於此處理公務。”

分賓主落座下來,陳武為袁術引見了兩人,一是魏延魏文長,另外一人是與他交好的宋謙。

之後宋謙又引薦潘璋拜見袁術,至此留在此處的東吳三英傑全部認識,餘者還有數人,雖然也為名聞遐邇之輩,但相較這三人卻略顯不如,彷如鮮于丹,周邵、楊桀,秦晃。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蜀這一陣營,隨著魏延的到來,背後給他一刀的馬岱來了,還有與魏延有著私怨的楊儀。

馬岱不消多說,是個名將,馬超堂弟,出生入死多少年,建立功勳無數。

而楊儀,人如其名,確是儀表堂堂,一派儒士風範,不過袁術對此人的觀感不佳,十分厭惡此人。

諸葛亮死時,蜀國僅存的大將也就魏延等有數幾人,楊儀為了掌權,遣將馬岱斬了魏延。

魏延本存矜高的性格,到了諸葛亮死的時候,劉備時代的重臣基本上已經消亡殆盡,僅存魏延一人。

魏延資歷最深,時楊儀為諸葛亮參軍,也就說在當時,諸葛亮死後,主持北伐大軍的權責就歸到了他一個人身上,就連姜維也必須聽從他的安排。

魏延自從跟隨劉備,每戰必先,不曾落後於人,雖有“反骨”之蔑稱,但未見諸葛亮因此就收拾他,於此可見,在諸葛亮的心目中,魏延這人本身還是可堪一用的大將。

魏延其人狹隘,確是缺點無數,人緣差極,但這不是楊儀能夠因此自斷一臂而斬殺大將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袁術自己看來,只是因為爭權奪利。

諸葛亮去世前,已經作好了撤退的安排,“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亮去世後,長史楊儀命令司馬費禕去了解魏延的態度。豈料魏延卻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這是最為直接的導火線,是造成魏延被斬殺的原因。

但從魏延死後,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首級,破口大罵:“庸奴!復能作惡不?”的事來看,能夠做下如此行徑,可見楊儀本身也是一小人。

再看看他之前有何作為,似乎就能找到在諸葛亮死後,楊儀首先發難除掉魏延的原因。

“時值前軍師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互相憎惡,每次並坐爭論的時候,魏延往往憤怒地舉起刀向著楊儀比劃,楊儀則往往泣涕橫集。費禕經常在二人之間做和事佬,終諸葛亮之世,能夠各盡魏延、楊儀之用,全賴費禕的匡救之力。”

魏延舉刀相向,有欲殺楊儀之心,可見二人仇隙之深,已是水火不容,無法化解。

楊儀原為荊州刺史傅群之主簿,不久背傅群而投襄陽太守關羽,關羽命楊儀為功曹,遣往蜀中見劉備。劉備與楊儀共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甚為欣悅,因此闢楊儀為左將軍兵曹掾,後丞相諸葛亮以楊儀為參軍署府事。

從這裡可以看出,楊儀這人確是有才之人,不過其人性格也存有狷狹的缺點。

前軍師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性格矜高,當時軍中眾人皆避而下之,唯獨楊儀肯不假借於魏延,魏延因此忿怒,二人勢如水火。

不久諸葛亮病卒,楊儀等部領全師還朝,恰在此時魏延違反諸葛亮留下的命令,給了楊儀機會,遂誅魏延。

楊儀自以為功勳至大,當代諸葛亮秉持朝政,但諸葛亮遺意在蔣琬。楊儀回都,拜為中軍師,並無實際統領,但止從容無事而已。

楊儀深深不忿,常發怨言,後軍師費禕以其言密奏後主。楊儀被廢為庶民,徙漢嘉郡。楊儀至徙處,又上書誹謗,辭指激切,朝廷於下郡收押楊儀。結果楊儀自殺,妻子還蜀。

魏延錯在自以為諸葛亮死後,自己就是那個能夠帶領蜀繼續北伐的大將、元帥,而沒有想到楊儀雖有才,卻沒有大局觀,只想為自己謀取權柄,爭奪私利。

相比之後,魏延雖然從始至終都揹負著“反骨”的罵名,但確有忠義之心,至死都想要北伐,而楊儀…,楊儀只是一個有些才能的小人。

蜀一方除了魏延、馬岱、楊儀三人之外,還有鄂煥、高翔、忙牙長几個。

“北地王劉諶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