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不要沉溺於過去,接受新的生活,新的自己,新的團隊!在這裡,你能收穫的不僅僅是高薪,還有技能、知識和家人!‘天上人間·晨楚軒’招收芳齡雙十,家世清白,人品端正,長相端莊的女子數名,會茶藝者、會樂器者優先,於三月十九日在這裡進行挑選。月錢一貫,福利與我之前說的那些一樣。”
這剛好是想到了現代那些公司招人時寫的廣告詞,就懶得自己去想了。
“東家寫好了,您看看。”任興將寫好的告示遞給江晨。
江晨看了看,任興的字寫得還不錯,道:“嗯,沒問題,就這樣吧。”
一旁的齊業伸頭看到了告示上的內容,驚訝的合不攏嘴,道:“江老弟,你這月錢給得也太高了吧,而且還有這麼好的福利。”
江晨笑了笑,沒有說話。
“要不江老弟把我也招了吧,我看著都心動了,哈哈哈!”齊業笑道。
“哈哈,齊大哥就別笑話我了。”江晨知道他是在開玩笑。
“東家,娘子,齊掌櫃,小的就先告退了。”任興領命後,就去著手準備了,這是江晨給讓他辦的第一件事,一定要辦好了才對得起江晨對他這麼的看重。
“嗯,記得多印一些,再派幾個人拿到別的縣城去張貼,爭取能來多一點人供挑選。”江晨補充道。
“大哥,僱人要花這麼多錢的嗎?”林楚楚有些心疼江晨花的這麼多錢。
“怎麼,我的好楚楚現在就想替我管錢了嗎?”江晨笑道。
“大哥……”林楚楚嬌嗔道。
“呵呵,這為了招到符合要求的人,是要花費不少錢,不過等你熟悉了管理和運營,以後這些錢就得讓你來定了。”江晨在這方面也是零經驗。
有的人或許在當員工時能做到極致的好,但一旦身份轉變成老闆,就不一定能做好了,也許成績還不如當員工的時候,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
“大哥,我一定會好好學的。”林楚楚堅定道。
江晨點了點頭,道:“我相信你。”
讓林楚楚留在這熟悉下環境,江晨獨自前往窯場去了,想看看他訂做的茶具弄得怎麼樣了。
茶壺在唐朝以前就有了,唐朝人把茶壺稱“注子”,其意是指從壺嘴裡往外傾水。
(注子,其形若罌,而蓋、嘴、柄皆具,罌是一種小口大肚的瓶子。)
唐朝的茶壺類似瓶狀,腹部大便於裝更多的水,口小利於泡茶注水。
而泡茶、茶色、酌盞、燙壺都有講究,要達到這樣更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創新,江晨用過的是經過幾個朝代發展後,現代已經成型了的茶具中的一種——砂壺。
砂壺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損,所以砂壺被視為茶具佳品。
不過砂壺是宋朝才開始興起的,江晨也不知道瓷器鋪的掌櫃有沒有根據他的形容找到泥料。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為五色土、天青、海棠紅、硃砂紫、墨綠、黛黑……等等,其中以朱、紫、米黃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紅泥、紫泥、團泥,基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佈不同,泥中泥的礦層深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
江晨趕著驢車,出了城很快就來到了寧縣的窯場,窯場與牲畜市場一樣,也是建在城外的。
窯場是瓷器燒製的作坊,寧縣雖小,但這瓷器作坊可不少,有四五家。
華夏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華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華夏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華夏(China)同為一詞,充分說明華夏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華夏的代表。
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華夏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在唐朝瓷器也是盛極一時,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
江晨上次找的就是號稱寧縣最好的瓷器作坊——胡氏瓷器。
窯場人來人往,車馬成隊,生意紅火。
江晨在車馬棚把驢車拴好,大步邁進了胡氏瓷器作坊,剛進門,一個夥計就迎了上來,問道:“這位郎君,請問您是要買些什麼瓷器,我們這裡有……”
江晨知道他接下來要噼裡啪啦的介紹他們作坊裡的商品,急忙制止他,說道:“我是來找胡掌櫃的,前幾天來你們這訂做了一些茶具,想看看進度怎麼樣了。”上次他已經聽過一次商品介紹了,只不過不是眼前這個夥計而已。
“好的,郎君請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