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一章 江晨的分析

“三郎,你為何會把侯越的死看成天子教在拉攏民心?”李德謇並沒有往這方面去想。

江晨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知道將要發生或者還未發生的一些歷史大事件,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天子教要謀反作亂,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他最終得到一個結論,天子教要想成功取政權,教需要的是‘借勢’。

唐初,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李世民即位後,一方面招賢納士,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前朝舊部,只要是有才能的人,皆是得到了重用,比如說魏徵,他當過道士,還是原太子李建成舊臣的時候,曾議請謀殺李世民。

時至貞觀七年,太子李承乾還未殘疾,正是得寵的時候,越王李泰也還未蓋其鋒芒,再加上經過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對京都的人員管理更加嚴謹,天子教想借朝廷中的勢力謀反奪權這一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另一方面,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得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天下不說已經歸心,但經歷過戰亂的百姓剛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反唐之心,無從生起,但天子教想借天下百姓這個勢力謀反奪權還是有機會的。

孟子說過: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百姓只知閻羅殿為惡,卻不知道天子教也為惡。

如今天子教趕在朝廷之前,用侯越的死,把自己在百姓眼中的形象立為‘為民除害的俠義組織’這麼一個形象,又同時能反應出在李世民治理下的官員貪汙腐敗現象。

用這樣的手段來一步步瓦解百姓與朝廷之間的關係,拉攏民心,到時候揭竿起義,得到的就是一呼百應。

天子教為何選擇江南這一片區域,原先江晨也只是認為天子教的大本營在這裡,選擇從這裡開始下手,合乎情理。

今早李德謇帶了一隊府兵過來後,他才明白天子教選擇從江南這一片區域開始下手,其實是有所考慮的。

江晨一直以來是偏文科,所以高中分科的時候選的是文科,這也讓他喜歡與一些同學討論歷史,男孩子最關心的是各朝代武將的實力和軍隊的實力。

他當時與一同學爭論唐朝軍隊的時候,特意去查過資料。

唐初沿用的是隋時用的‘府兵制’,全國大概設有六百餘兵府,每個兵府約有一千餘府兵。

兵府直屬中央,分別由十二衛以及東宮諸率府統領,其中十二位領的兵府佔了絕大部分,東宮六率最多隻領六兵府。

另外,十二衛和六率府所領兵府都不是集中在一個地區的,而是分散於全國各地,且一個州或者一個道,可能同時有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兵府,但這些兵府都分別隸屬於不同的衛和率府。

兵府集中設定於關中,大致佔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為河東、河南,最後南方的兵府很少。

江南一帶也只有幾個兵府而已,府兵都未過萬,而富饒的揚州、蘇州、杭州,百姓豈止百萬。

所以這兵力最薄弱的地方正是天子教選擇謀反起義的最好地方。

李德謇聽得江晨的解釋後,眉頭已經扭成了麻花,盯著他久久沒有說話。

江晨看到李德謇看自己的眼神,心裡直髮怵,摸了摸鼻子,自己解釋的時候已經很小心了,並沒有說太多關於兵府的事,難道還是讓他發現了異常?

江晨不傻,說太多兵府的事,要是李德謇詢問他怎麼知道的,這就很難解釋清楚了。

而林楚楚聽了江晨的解釋,明白的不多,也只是清楚了一點,天子教原來並不是真心為百姓,而是為自己的利益。

她就在一旁靜靜的看著皺著眉頭的兩人,沒有說話打擾他們。

半響之後,李德謇沉聲道:“三郎,你的分析並無道理,不過會不會有點言之過早了。”

僅靠一個侯越的死就判斷天子教在下這麼一大盤棋,讓人難以信服。

江晨淡淡一笑,道:“我估計天子教近期還會有動作,大哥要是不信的話,可以等等看。”

只死了一個侯越而已,怎麼可能瓦解百姓與朝廷之間的關係,拉攏到民心。

一個侯越可以說是例外,兩個侯越也可以說是巧合,但出現無數個侯越之後,就會讓百姓們生起疑心。

當然,江晨出生在安定的年代,對於謀反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