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攔住去路的性感女子

新加坡第一部英語電視情景喜劇“同在屋簷下”描寫了新家坡多種族團結的環境下,以華人Tan Ah Teck一個小店老闆為首,與他老婆Dolly 和孩子保羅、羅尼和丹妮絲等組成的華人家庭,以及他們的鄰居一位印度裔婦女黛西兄妹和已婚馬來族鄰居等之間發生的生活趣事,這是當年一部非常成功的情景喜劇。電視劇從1994年播出第一季,一直持續到2003年的第七季,橫跨十年之久,很多新加坡少年就是看著這個電視劇長大的。上一世,唐一凡1994年進入新加坡工作,1998年離開,2000年初入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03年回國,恰好見證了這部電視劇的整個過程。

唐一凡記得由於該劇使用新加坡式洋涇浜英語口語,電視劇播出後一度受到壓力,因為新加坡政府鼓勵使用“適當的”的英語,這主要是因為擔心收看電視劇的廣大新加坡弟弟妹妹們,正是上學的年齡,怕他們受影響,開始講不標準的新加坡式英語。

這部電視劇也是陪伴著唐一凡上一世在新加坡的青春歲月,曾經那一段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他非常熟悉這部電視劇,曾經還買了錄影帶觀看。

“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叫TanAhTeck,是個新家坡當地華人,一家小鋪的小老闆,他的老婆叫Dolly,有三個小孩,分別叫Paul、Ronnie和Denise;他們住的社群鄰居里面有印度裔女子Daisy兄妹,還有馬來族的夫婦Rosnah和Yusof,故事圍繞著他們的日常生活展開。今天這集的故事有點像美國最近收視率最高的電視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說的是主人公TanAhTeck的三個小孩逐漸長大以後的青春煩惱……”唐一凡開始了滔滔不絕的介紹。

十分鐘後,當天的《同在屋簷下》一集播放完了,在唐一凡的解釋下,大夥兒看得津津有味。

飛哥滿腹狐疑,反正他們英語也聽不懂,這唐一凡裝逼瞎說他們也搞不明白,但是聽上去確實挺像那麼一回事,不像是臨時編出來的。

“唐一凡,你以前是不是來過新家坡啊?居然聽得懂那麼難懂的新家坡英文,而且對這部電視劇那麼熟悉?”

唐一凡笑而不語,是啊,自己算來過新家坡嗎?

這一世的身體是第一次來新家坡,可是腦袋瓜裡的自己曾經是常客。

“不說了,哥幾個,今晚是我們第一天到新加坡,哥幾個我們得祝賀一下大夥兒的海外處女行。走,現在我請大家下樓喝啤酒吃炸雞去!”

眾人大驚。

飛哥開口道:“唐一凡,公司剛剛預發給我們這100元新幣,要管一週生活費的啊,你小子把它花完了,後面幾天你吃什麼?”

“甭管那麼多,反正我請客就對了,花不了幾個錢!”

唐一凡記得後面為了早日還債,他們都是每天平均工作14到16小時,基本上幾餐都在公司餐廳解決。新加坡的法定工作時間是每週44小時。大部分的本地公司為5天半工作制,即週一到週五全天(8小時)及週六上午(4小時)。工廠的員工喜歡加班,因為加班才有錢。新加坡勞工法規定,週一到週六八小時之外的加班工資是基本工資的1.5倍,週日或者節日假期是2倍,像過年更是達到了3倍。那幾年全球的電子資訊產業高速發展,新加坡的每個電子工廠都有大量訂單,在電子廠裡只要你想加班,每天都可以。“有的班加!”在當時也是一種福利。不像後面幾年經濟不好的時候,為了減少支出,工廠嚴格限制加班。後來唐一凡他們為了早日還清那高額的中介費,大家都是瘋狂加班,平均每天加班4到8個小時。一個基本工資為460新幣的員工透過瘋狂加班以後每個人能拿到1300新元以上的收入。當時新幣的匯率在5.6左右,一個月能拿到七千多元人民幣的收入,在當時月工資還是三百到五百元水平的國內是不可想象的。

宿舍的樓下有一個熱鬧的巴剎。巴剎一詞來自馬來語,原來的拼法是pasar,意思是市場、集市。有學者考證,“pasar”這個詞源自波斯語。新加坡人見面打招呼常說:“我要到巴剎買菜。”巴剎是一個集中售賣食材、食品的地方,一般建在人口稠密的組屋一帶。在閩南語裡一直把集市叫“巴剎”,有可能是從明朝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港的波斯人有重要的關聯。在整個閩南語系裡“巴剎”這個詞是通用的,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樟樹村的這個巴剎,後面一部分是菜場,前面大部分是24小時營業的熟食小販中心,類似於國內的大排檔美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