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又喝了會兒茶,十幾個人從飯店出來。
外面已經黑天了,老陳緊了緊身上的衣服:“晚上這風還是挺涼啊。”
陳輝說:“感覺這邊風比前海還大似的。”
老陳說:“要大些,那邊房子多,風走不起來,這邊要開闊不少。以前這邊就是城邊子了。”
大家上了車,澎澎澎一溜車門聲,四臺車調了個頭往回走。
路燈把大街照的挺亮,沒什麼行人,更沒什麼車,全民夜生活的時代還沒到來,這會兒還集中在城中心後海和三里屯,基本上就是酒吧和歌舞廳。
……
一棟棟老樓,破敗的道路和水泥廣場。
廣場上聚著一些中年人老年人跟著錄音機的歌聲跳著交誼舞。也有年青人混在中間,不多。
陳輝說:“從羊坊店到這邊,外來人口都比較集中,在這跳舞的那些年青點的全是外地人,平時沒事做,和本地年青人也玩不到一起,就只能跑這和中老人混。”
小偉問:“他們都住在地下?”
陳輝點點頭:“上面住不起,別看這麼偏了,也別看樓這麼老,租金也不是這些外地年青人能承受得起的。地下室便宜,一個月二三百塊,三四百塊。”
小偉說:“也不是所有外地人都只能住地下吧?”
陳輝說:“那肯定啊,咱倆還是外來的呢,真能掙著錢的肯定不住,那是少數。除了像飯店那種管吃住的,大部分外來務工的都在地下。
也許將來有一天這裡邊有些人就掙著錢了換個好地方,有些人受不了回老家,大部分都還是挺穩定的。
在京都平時生活能好一點的,要麼就是來做生意的,開個小飯館,開個小賣部或者小旅店這些,吃住一起就解決了,要麼就是做到管理,工資上去了,剩下的都是對付著活。”
兩個人這會兒在馬連道,陳輝帶著小偉來看外地進京人口的生活。其實是小偉對傳說中的地下室有興趣。
順著坑包不平路面損毀嚴重的水泥路,延著河邊繞過去,走進居民樓。這片兒都是三四層的老樓。
在居民摟中間,小偉看到了地下室的大門。
地面上是一間不起眼的水泥房,一間半大小,兩扇大鐵門敞開著,不時的有年輕的男男女女進出。
水泥房的周邊拉著很多鐵絲,上面晾曬著被褥。很多。
兩個人在邊上站了一會兒,就看見有幾個年輕人從外面回來,先過去抱了被子然後下去。
“下面特別潮,有點像老浴池更衣室那種,被褥要是一天不曬就溼透沒法用了。曬乾了下班抱下去,蓋一晚上早上起來又是溼的。
只能這麼天天曬著。趕上下雨要是回不來就沒被蓋了,要麼就是讓這裡的熟人幫著收一下,一般都沒用,這裡住著的都忙,有的上下班要跑出去老遠。”
小偉看了看陳輝:“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陳輝說:“問唄,這不是領導想知道嘛,咱們就得想辦法打聽仔細呀。”
小偉笑著摟了摟陳輝的肩膀:“隨便進哪?”
陳輝說:“隨便進,沒人管,你覺得這地方還能給你設個保安門衛呀?偷搶強啥的,在這都不叫事兒。”
兩個人進了大門,順著一路向下的階梯走下去,下面又是兩扇更大的鐵門,有點像電影裡那種保密單位的大門,是向兩邊滑開的,不過這會兒都是敞開著。
走到這就能感覺到一股潮溼了,牆壁上都是水痕,電纜線就在頭上拉著,燈泡發散著慘白的光。
進了大鐵門就是幾條走廊,沒有引導牌,有兩米多寬,伸向四個方向。走廊不是直的,左右兩邊都向後面拐過去。門邊上有一間登記室,沒人,視窗上寫著電話號和傳呼號。
隨便選了個方向順著走廊往裡走,裡面被隔成了一間一間密密麻麻的居室,用紅油在門上寫著編號。
有人在屋裡做飯,油煙味兒就滯留在走廊裡,混雜著走廊裡的潮氣,讓人感覺弊悶。
小偉到一間房門上摸了一把,手上全是水。
“這也能住?這時間長了不得得病?”小偉問陳輝。
陳輝笑了笑說:“那你讓他們住哪?好賴這也是個窩,睡大街上啊?”
小偉說:“不都是工作嗎?單位不能管管?”
陳輝斜了小偉一眼:“單位都恨不得不發工資呢,還管吃住?在京都開公司成本有點高,辦公室租金,各種費用就是一大塊,好一點兒的單位能給補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