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整整有一個月,三十天的。放假啊,過節就要開趴踢放假的。
於是,轟轟烈烈的三天寒食+四天清明的七天趴踢就徹底狂躁了,到什麼程度呢?把流傳以久的上巳節幹掉了,那就特麼一天,誰過呀,還是七天比較嗨。
那會兒也有人反對過,還想整頓一下,雖然唐代的三觀相當前衛,但是這種墳頭蹦迪的感覺還是相當不美好啊,可是沒什麼卵用,在皇帝+重臣+官員+全體老百姓的面前,有什麼能抵擋七天全程嗨的腳步呢?
七天無堵車假期的人氣逐年增高。
於是上巳節就悲了,到了宋代,這個流傳了幾百上千年的重大節日徹底沒落了,被寒食+清明完全反超。
而宋代有什麼呢?朱熹啊,存天理滅人慾的貞操型鬥士朱熹啊。我靠,你們這群不要臉的光天化日大型果體混浴?這特麼必須滅絕啊,假日啊,懂不懂什麼叫假日?誰特麼讓你們真日的?
於是上巳節就被一棒子撂倒了,沒了。
消失了嗎?沒有,怎麼可能,不過是變成了朱熹這些人的私人小遊戲,這麼嗨的事情必須是關起門來自己搞啊,老百姓必須滅人慾的。
中華千年教統的儒學就在這裡拐了個彎,彎成了儒家。朱熹這個臭不要碧蓮的貨成功了。
而同時,清明終於逆襲成功,從寒食節裡脫離了出來,變成了獨立的節日。吃冷飯掃墓哪有嗨皮舒服嘛。到宋末,清明華麗上位,這是一個嗨皮的狂歡節日。
到了明代,上巳和寒食兩節已經基本上從民間消失了,只是留下了文字,咱老百姓只過清明。
但是,總得有個日子祭奠故去的親友啊,於是,在官方的努力+老百姓的習慣下,到了明代中期,清明就成了包含插柳+祭拜+踏青嗨皮四合一節日了,
然後大家都知道,以朱熹為首的這些不要臉的碧池文人形成的完全利己主義思維的團體,弄垮了大明,跪舔了大清,華夏全民皆奴,清明節四合一專案裡的嗨皮也沒了,變成了今天的插柳+祭奠+踏青三合一,而且也只剩下了一天還特麼不放假。
不過這都是過去了,現在清明又放假了,離繼續嗨皮還遠嗎?
綜上,大家發現沒?我們從小就被老現給騙了。
杜牧在清明節這天,看著漂漂灑灑的雨水,心裡充滿了愁緒,祭拜完了親人想找一個酒家借酒消愁。
他愁個錘子啊,他是去嗨的,去嗨!
他就要找個地方點菜開趴踢弄點花酒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