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太極宮後,不少宗室成員和大臣私底下聚在一起,繼續討論出兵討伐臨邑國和扶南國的事。 在齊王府中,有個幕僚滿腹疑惑的問李元吉:“齊王,恕下官愚鈍,有個問題一直想不明白。” “嗯哼?”李元吉看著那個幕僚,目光中帶著疑問。 “齊王一向與李玄有間隙,為何今日在大殿上替他說話?還要支援由他率軍討伐臨邑國和扶南國?”幕僚不解道。 李元吉看了那個幕僚一眼,緩緩道:“正是因為本王與李玄有間隙,才要支援他。” 聽到這,那個幕僚更加疑惑。 “李玄已經立下軍令狀,若不能打敗臨邑國和扶南國,他願意接受任何懲罰。”李元吉不緊不慢的解釋道,“本王正是看中這一點,才要支援他。” 頓了頓,他接著說道:“據本王所瞭解,臨邑國和扶南國不像我們北方的其他反王,這兩國地處嶺南的南邊,民眾未開化,當地山多林密,佈滿瘴氣,還有各種毒蟲,若我大唐軍隊進入,自然是水土不服,又容易中了瘴毒。 到時候,恐怕還沒有見到敵國計程車兵,我大唐將士就有可能全軍覆沒了。” “而且,就算我們軍隊到了嶺南,以李玄的性格,一定會強攻,這樣我軍將士的傷亡會很大。 他立下軍令狀,若不能打敗臨邑國和扶南國,他願意接受任何懲罰。 這樣,無論勝敗,李玄都將承擔巨大的責任。” 李元吉繼續說道:“本王正是看中這一點,才要支援他。 如果他勝了,自然是最好,直接削弱了臨邑國和扶南國的勢力,如果我軍敗了,李玄也必死無疑,這樣本王就少了一個勁敵。” 那個幕僚聽後,恍然大悟:“原來齊王是為了這個才支援李玄出兵的!好一招借刀殺人,齊王果然才智過人!” 李元吉狡黠一笑,眼中閃過一絲陰險:“李玄的實力雖強,但他若出兵臨邑國,即使不是九死一生,也難以取勝。 也許,臨邑國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可是,”那個幕僚若有所思道,“齊王是否考慮過,萬一李玄真的能夠帶領唐軍穿越那險惡之地,戰勝臨邑國和扶南國呢? 到那時,他的聲望和地位將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元吉不以為意地擺擺手:“就算他勝了,也未必能影響本王在朝廷的地位。 到時候,該擔心他的人不是本王,而是另有其人。” “齊王指的是太子和秦王?”那個幕僚眼睛轉了轉道。 李元吉點了點頭:“太子與秦王之間的爭鬥,已經日趨公開化。 李玄如果真的功成名就,對他們的地位必然構成威脅。 本王今日支援他,也算是給太子和秦王添了點堵。” 幕僚聽後恍然大悟:“原來齊王還有這層打算,下官真是佩服。” 李元吉微笑著繼續說:“如今朝中勢力錯綜複雜,本王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和謀略,才能在朝廷中立足。 而李玄,只是本王棋局中的一顆棋子罷了。 那時候,本王再暗中出手,表面幫助太子鞏固地位,再在太子面前多說李玄威脅到他的地位。” 說到這,李元吉語氣一沉:“李玄當初在長安挫敗本王的計謀,如今他過於自信,竟然想著討伐異國,那本王就推他一把,讓他陷入臨邑國和扶南國的戰爭泥潭之中。” 幕僚聽到這裡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齊王此計若成,李玄恐怕再無翻身之日。” 李元吉冷笑一聲,信心滿滿:“哼,他與本王之間的爭鬥,只是朝中權謀的一個小插曲。 在這場大戲中,他不過是一個小角色罷了,本王才是主角。”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 十幾天過後。 大唐朝廷的聖旨傳達到了交州。 這一天,交州的官員們齊聚在府衙,等待著聖旨的宣讀。 氣氛莊重而肅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感。 聖旨中,唐高祖李淵批准了李玄的奏章,同意出兵討伐臨邑國和扶南國。 他讚揚了李玄的勇氣和決心,也對支援他的臣子們表示了讚賞。 同時,他也提醒眾人,戰爭不是兒戲,必須要慎重對待,確保萬無一失。 另外,要求江南部分地區和整個嶺南地區都要配合李玄。 聽到這個訊息,交州的官員們並沒有表現得高興和自豪,反而感到了壓力。 他們都知道,接下來的任務更加艱鉅,需要全力以赴,配合李玄。 李玄站在府衙的臺階上,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決心和信心。 這是他一直等待的機會,也是他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他發誓要帶領唐軍戰勝敵人,為大唐贏得更大的榮耀。 在未來的日子裡,李玄將帶領唐軍展開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 他們將面對強大的敵人,經歷無數的艱難險阻。 然而,他們有勇氣、有決心、有智慧,他們是大唐的英雄,他們將創造屬於他們的輝煌歷史。 李玄接了聖旨後,開始商議討伐臨邑國的事宜。 在等待朝廷回覆的這段時間,他也沒有閒著。 他深知,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比拼,更是智慧和準備的較量。 因此,他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