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決策不僅代表了他個人的意志,更是全體國民的共同心聲。 他們已經做好了與大唐長期鬥爭的準備,即使面臨再大的困難和犧牲,也絕不會退縮。 因為他們深知,只有透過鬥爭,才能守護自己的家園和親人。 這個國家與大唐的鬥爭,不僅僅是一場權力的爭奪,更是一場關乎生存與尊嚴的較量。 他們要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書寫一段不朽的傳奇。 在國王的命令下,那些文臣武將們紛紛行動起來,開始去準備所需的一切。 在文臣武將們紛紛離去後,國王轉過身來,詢問身邊的內侍:“國師在哪裡?為什麼今天他沒有進宮?” 內侍立刻回答道:“回稟大王,國師正在閉關修煉。” 國王皺了皺眉,顯然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他沉聲道:“如今唐軍隨時可能攻打過來,國師怎麼還有心情閉關修煉?” 內侍小心翼翼地回答:“小的不清楚。” 他深知國王對國師的期望和重視,但國師的心思和決定又豈是他能揣測的。 內侍低頭,不敢直視國王的眼神,他心中也對此感到困惑。 他只是一個服侍國王的普通人,對於國師的行為,他真的無法解釋。 “回稟大王,國師離開之前只說了一句話,他說‘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內侍小聲地補充道。 國王聽後,沉默了片刻。 他心中雖然不滿,但也明白國師的行為必有他的深意。 作為一國之君,他需要信任和尊重每一個為國家付出的人。 “好吧,既然國師有他的打算,我們也需要做好自己的準備。”國王深吸一口氣,轉身走向王座。 他知道,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他都必須帶領他的子民去面對,去戰鬥。 與此同時。 李玄率領著一支精銳的隊伍,悄然潛入了扶南國。 這支隊伍由一百多名精英組成,他們行動敏捷、機警過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李玄是這支隊伍的主將,他不僅有著出色的武藝和戰鬥經驗,還具備著出色的指揮和組織能力。 為了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李玄在行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仔細研究了扶南國的地形和防禦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行動計劃。 他還特別留下一支五百人的守備部隊,負責駐守臨邑,以確保後方安全。 在李玄的命令下,另外三百名將士率領著一千名臨邑計程車兵開始佯攻扶南與臨邑的交界的邊關。 他們利用夜色的掩護,快速接近邊關,然後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扶南國的守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亂了陣腳,但他們仍然奮勇抵抗。 在遭到對方的有力抵抗後,三百名唐軍將士和一千名臨邑士兵並沒有氣餒或冒進。 他們深知自己的任務並非輕而易舉地攻佔扶南國的邊關,而是要用武力作為誘餌,吸引扶南軍的注意。 他們的撤退是有序且果斷的,每一個動作都經過深思熟慮。 這樣的撤退,一方面可以迷惑扶南軍,讓他們誤以為唐軍是出於劣勢而撤退;另一方面,也為李玄等人的潛入創造了機會。 他們的撤退並非一走了之,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掩護任務。 每一位士兵都清楚,他們的每一個行動,都關乎著整個計劃的成功與否,關乎著李玄等人是否能安全潛入扶南國。 因此,他們撤退得毫不猶豫,撤退得堅定不移。 這樣的撤退,是智慧與勇氣的結合,是戰略與戰術的完美運用。 在主將的命令下,他們一直撤退到了一百里外的地方。 他們在此稍作休整,等待著扶南國邊關的守軍沒有追來的訊息。 不久之後,探子回來報告說扶南邊關的守軍並沒有追來,他們於是又重新整隊,對扶南邊關發起了第二次攻擊。 扶南邊關的守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利用防禦工事和武器裝備,頑強地抵抗著攻擊。 唐軍在激烈的戰鬥中再次被迫撤退,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這樣的拉鋸戰持續了好幾次,使得扶南國的守軍開始認真對待這支唐軍。 他們認為這支唐軍是誓要攻下邊關的強敵,於是將更多的兵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邊關防禦上。 為了應對唐軍的攻擊,他們加強了邊關的守備,增派了更多計程車兵和武器裝備。 這樣的戰略,有效地掩護了李玄等人的行動。 這一計策,正是李玄佈置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李玄等人趁機利用扶南國守軍的注意力集中在邊關之機,順利地潛入了扶南國內。 李玄等人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直覺,選擇了一條條隱蔽的路線,巧妙地穿越了扶南國的疆域。 他們利用山林、河流等自然屏障,藏身於其中,以躲避扶南守軍的搜尋。 在行進的過程中,李玄等人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他們利用各種手段,如化妝、偽裝、分散行動等,成功地避開了扶南守軍的耳目。 他們不斷地變換行進路線和藏身之處,使得扶南守軍始終無法鎖定他們的確切位置。 經過一系列艱苦的努力,李玄等人終於成功地接近了扶南國的都城。 此時,扶南國的君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