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85 波蘭路線

爭的,韓國認為鄰國應該明白且理解自己。但是他忘記了,他本著防禦精神引進這些東西是一回事。

但是鄰國的防禦戰略要根據周邊實際情況做制定是另一盒回事,鄰國的防禦政策不可能根據韓國嘴上的承諾而放鬆警惕,絕對會按照韓國領土上實際部署的武器裝備而做能應對最壞情況的戰略準備,尤其韓國還和另一個強國有著軍事盟約。

韓國想要擺脫針對,簡直是天真的想法。

巴卡拉現在也在犯同樣的錯誤,盧安相信巴卡拉維持這個手段並不是為了和帝然菲斯有深仇大恨想要毀滅帝然菲斯,而是未來憑此和帝然菲斯討價還價。但是巴卡拉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他是一個小國家,大國可以對同樣是大國的國家妥協,因為雙方都是為自己考量的,政策都是自己能說的算的。

但是小國天生就是要依靠大國的,即使和他和一個大國友好關係用官方語言說的是多麼平等的關係,但是在臨近的大國眼中,這個小國就是依靠另一個大國。政策是不能自主的。

一旦這個小國手上掌握了能夠威脅臨近大國的手段,和這個小國友好的另一個大國就能隨時出得起讓小國心動的價格,讓這個小國為了利益威脅一下臨近的大國。

古巴核導彈危機中,美國的反應一點都不過激,美國可以對擁有核彈的蘇聯妥協,而卻決不允許自己的國防戰略向古巴妥協,在美國看來只要蘇聯隨時可以收買古巴,讓古巴為了利益,偏轉政策。因為面對良好的社會福利,沒有哪國的民眾能夠表現的清高。

只要古巴部署了核導彈,蘇聯就能用援助將古巴的福利捧得高高的,一旦古巴不聽話,斷了援助讓古巴收入下降,古巴那些只求短期福利的民眾肯定會讓古巴政府作出偏轉政策的事情。

享受福利的小國民眾總固執的以為自己和大國是平等建交的。然而實際上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可以被錢驅使的。

在此之前盧安還存有一些念想,那就是召開世界經濟峰會,希望三國大規模發行國債,三國開放原材料產地,帝然菲斯負責生產,然後將物品買到三國。最後再一次用錢購買三國的外債。

總體來看,這個過程就像是,帝然菲斯在不斷的生產,然後將錢上供給三國。在某些民眾眼裡看來這就是送錢給三國,盧安這種政策是賣國的。

是的,盧安的這個規劃就是把生產出來的財富送給了三個國家。為此來交換全球生產的權利。然而盧安的某段記憶來自二十二世紀,則是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這種眼光並不像資產階級將財富放到第一位。而是將生產的機會放到了第一位。

這個星球的實際情況是,整個星球的資源能承受的工業生產是有限的。原材料是有限的,市場也是有限的。二十一世紀如果歐洲美國都開啟中國世界工廠的模式。那麼地球的資源是承受不住的。二十一世紀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維持美國人福利換取的就是美國人將生產的機會送給中國。來自原材料的進口,工業品的出口到全球市場支撐起了中國沿海一個個超級港口。

後工業時代工業化生產力就是這麼恐怖。在這種事實下,怎樣將這個世界的有限的生產工作崗位全部由本國人來擔任,這是一種超高的戰略手段。

當然如果要能打一場超級熱核戰爭,最後勝利,理論上也是能得到全球原料供應和全球市場的。然而核戰時代下這場戰爭的代價太大。雨潤無聲的將曾經是世界工業霸主的全球霸權的老大給喂成工業殘廢。這劇本貌似從東方歷史上能找到相似劇情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如果整個國家的國民比其他國家國民更有能力,那麼這個國家在人才戰略上就獲勝了。

然而能力這種東西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你常做才會擁有。當工業崗位都在某一個國家內集中的時候,這個國家的人口就能玩大工業。掌握了所有工業崗位,同樣也意味著掌握了所有科技晉升的機會。

工業科技這種東西,只有你天天在做才資格在工業技術創新上有發言權。二十一世紀中葉外國青年們那些還處於藍圖上的發明創造,比如說高達啊,太空電梯啊。火星基地啊。都被國內很多年輕人從工程學的角度上批判為空想,認為是不可實現,或者是短期內很難實現。

話題回來,輸出財富,同時拿到世界工廠的位置,就是盧安試圖阻止這個世界戰爭的最後規劃。這個規劃到底能有幾成可能透過,盧安根本不抱希望,畢竟這個掌握這個國家的是資本力量面對盧安的這種財富輸出的換國民保有能力的政策。一定會引起帝然菲斯國內力量難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