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屈原與蒍敖的爭執,熊侶略作思忖,便做了抉擇。
“宋國擁有超過十萬的軍隊,要想一鼓殲滅,必須出動二十萬以上的將士,項藉資歷尚淺,還不足以統率如此大規模的軍隊。”
熊侶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雖然項羽表現出了過人的統兵才能,而且他的武勇更是天下無雙,但項燕、項梁父子已經官拜上將軍與中將軍,若是再把項羽提拔起來,那項家真可謂權勢滔天。
作為一個深謀遠慮的雄主,熊侶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不會讓項氏一枝獨秀,威脅到熊氏在楚國的統治地位。哪怕項羽的統兵能力再出色,也只能犧牲掉!
在熊侶心中有他的計劃,只能等項燕解甲歸田或者死後再重用項羽,循序漸進,絕不能出現祖孫三人同掌大權,功高震主的局面。
聽了熊侶的話,項羽心中無比苦澀,臉上難掩失望之色。
他是如此渴望建功立業,用平定宋國的功績來奠定自己的名聲,向天下人證明自己並不是有勇無謀的武夫,而是能文能武的統帥。
為此,項羽在過去的一年中努力操練兵馬,與季布、鍾離昧、虞子期等人日以繼夜的教導麾下士卒武藝,提高他們在戰場上的廝殺能力,為了就是能夠擔任攻宋主將。
而現在,熊侶僅用一句話便讓項羽的希望落空,抹殺了項羽過去一年的努力,這讓項羽深感失望,乃至憤慨不滿,只恨英雄無用武之地。
項羽年輕,城府尚淺,但項燕卻已經在朝堂上浸淫了數十年,聽了熊侶的決定當即出列擁護:“主公所言極是,羽他年幼莽撞,何德何能但此重任?要想成功滅宋,需派遣一員德高望重的大將,如果主公不嫌棄,臣願請纓伐宋!”
熊侶對項燕的表態很是滿意,撫須笑道:“項卿乃是我大楚頭號大將,你的責任將來是對抗齊、秦這些強國,一個個小小的宋國何須項卿親自出馬!”
熊侶說著話掃向項梁與鬥伯比:“寡人決定任命項梁與鬥伯比各自統率十萬人馬,兩路進軍,攻克商丘,蕩平宋國,不知你二人可有信心?”
項梁與鬥伯比一起出列,抱拳領命:“臣遵詔,此去伐宋,定然不辱使命!”
熊侶這才把目光落在項羽身上:“項藉雖然閱歷尚淺,但驍勇善戰,可以擔任令叔的先鋒,鍛鍊能力,將來必成國之棟樑!”
“臣遵詔!”項羽忍著心頭的不快,出列領命。
等熊侶安排完了,百里奚這才抱著笏板出列,長揖到地:“主公,臣昨日收到唐公方離的書信,說魏、晉聯合攻唐,出動了多達三十萬兵力。唐國危在旦夕,請老臣向主公求援,發兵援唐。”
熊侶捻著鬍鬚道:“唐國也算是我們的盟友,但為了唐國與魏、晉交惡,是否值得呢?諸位愛卿說說自己的看法。”
當下滿朝文武各抒己見,有的人支援援唐,理由是楚國的敵人除了吳、宋之外還有強大的秦國,而盟友只有一個魯國,顯然不夠。
若是將來與秦國爭霸,唐國的地理位置可以很好的起到犄角作用,有效幫助楚國牽制秦國,減小楚軍的壓力。
另外一部分則持反對意見,覺得因為一個剛剛崛起的唐國得罪實力強大的晉、魏兩強,有些得不償失,在與宋、吳、秦結仇的情況下不宜再樹強敵。
兩股聲音吵吵嚷嚷,平分秋色,誰也無法說服誰,最後還是交給熊侶抉擇。
熊略雙目微閉,撫須說道:“寡人認為,若想稱霸天下,想要制衡秦國,就必須在中原地區扶植一個可靠聽話,還得有一定實力的盟國,而唐國非常符合這個條件。晉、魏雖強,與我們大楚相隔甚遠,等我們滅了宋、吳,就只剩下秦國一個強敵,所以不必畏懼晉、魏。寡人認為,可以出兵援唐!”
百里奚聞言不由得涕淚橫流,跪在地上稽首頓拜:“臣多謝主公的厚恩,在這裡代替虞國的子民感謝主公的援救。”
“百里愛卿平身!”
熊侶笑容可掬的招呼百里奚起身,不忘賣個情分,“寡人之所以決定出兵援唐,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你日後可要盡心竭力,造福我們大楚的百姓。”
“臣定當盡心竭力,庶竭駑鈍,雖死無怨!”百里奚依舊叩首不止。
熊侶把目光投向唐昧與養由基:“魏晉出動了三十萬兵馬,援唐兵力太少便不起作用,寡人決定撥給你二人十萬兵馬北上援唐,儘早啟程。但你二人須記住,此去當以聲援為主,儘量避免與魏晉正面決戰,減少損失。”
唐昧與養由基一起出列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