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信任的事情,除了發生在小說裡,現實中絕對不可能存在。
故而,趙慎三被重用,就會有覺得他不配得到重用的人出面干預,干預失敗後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會給他製造更大的磨難“考試”他,透過了是他的運氣,通不過就是他倒黴。
那麼,是不是說這條線找準了,就需要跟這條線組成一個戰隊去共同謀取更大的利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呢?錯!官場上的爭鬥是個什麼概念?並不是刺刀見紅暢快淋漓,狹路相逢勇者勝,拔劍定勝負,快意說恩仇。
甚至,連戰鬥的目標也是常人萬萬想不到的,趙慎三如果這麼說的話,可能一百個人中九十九個都會譏諷他異想天開,但,那九十九個人還真的就錯了,因為趙慎三的觀點雖然另類,卻絕對沒錯,那就是---官場戰鬥,不是鬥贏,而是鬥和!
有人會嗤之以鼻,原本就為爭而戰,若是和還用爭戰嗎?你如果也是這麼理解問題的人之一,那麼恭喜你永遠無法悟透官場玄機,更不可能成為這高危行業的最內層一員,可以平淡而幸福的度過一生了。
李文彬跟白滿山為例,兩人有仇恨嗎?肯定沒有,甚至,如果拋開黨委政府平行卻又高下不等,互相制約卻又互相依賴的特殊性質而言,兩人一個至情至性,一個儒雅多才,還會成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才是,可是特殊的地位註定了兩人必然會有政見不一需要爭執的時刻,爭的,是更大的和平相處的機會跟攜手共同謀利的局面。
如何才能和平共處?自然是以和為貴,互相抬舉,互相支援,但是不經過爭鬥,如何理解對手的套路跟底牌?不爭的話,兩條線一條長一條短,懸殊過大沒了可比性,豈不就東風壓倒西風,沒有絲毫的懸念了嗎?如果徹底短到連比較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他們倆也就徹底不存在輸贏兩方了,黨,或者政一方處於絕對的劣勢,這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局面,他們倆立刻就會被上層拿掉重新洗牌。
故而,爭的是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機會,爭的是人脈資源,爭的是對待重大事務的話語權,爭的是上層的絕對信任跟下層的絕對信服,這種爭,實際上已經脫出了狹義的爭鬥,成為一種形而上的精神競技。
趙慎三太明白這個道理了,他既然已經雙腳踏上了一條線,那麼即便白滿山數次對他的能力嘖嘖讚歎,但這種發自內心的欣賞,卻也並不妨礙在趙慎三遇到重要崗位提拔的時候,白滿山對他進行打壓,像這種人才對手越是用得順手,豈不就是對自己一方最不利的制約麼?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想到這裡,趙慎三不由得深深嘆息了一聲,趕緊把亂七八糟的思維全部清理一遍,必須馬上作出決定,否則一直躲在這裡讓李建設兩人等著可算不得英雄。
為什麼會落到現在這種局面呢?趙慎三看著天際默默地推理,其實他從雲山寺回市裡的路上,就一直在考慮了,他明白自己被對手精準的算計到了!人家也利用了兩條線的定律,巧妙地把他小小一個市紀委書記扯進兩條線爭鬥之間,讓他成為一個資源搶奪的目標,這樣一來,他趙慎三就如同走到哪裡,額頭上都頂著草標一樣,哪裡還有隱秘查案的機會啊?
最最重要的一點,想長久的保持住自己的地位,首要的是要讓領導放心,不能讓領導總為你懸著一顆心!放心兩個字說起來好簡單,能做到卻絕對不簡單。
趙慎三原本是可以做到的,他辦事穩妥,忠心耿耿,鐵了心的跟隨自己的這條線兢兢業業,眼看就要成功了,卻被對手利用一些小技巧把他所有的穩妥都變成了變數,讓領導覺得用他如同用一枚高能量的定時炸彈,沒準啥時候就會爆炸出驚天動地的動靜來,炸燬對手的同時,自己一方也會有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