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沙海縣委佟書記是市委關傑書記的鐵桿手下,這幾年關傑對於佟書記的關照可不小。 知曉王軒要到沙海縣視察,並且慰問鄉鎮貧困百姓,為扶貧工作做準備。 關傑立刻讓人通知佟書記,一定要做好準備,不能出現一絲紕漏,切莫讓王市長抓到什麼把柄,不然的話,他就會很被動。 佟書記也表示,一定會做好萬全準備的。 為了不讓市長覺得他德不配位,佟書記可是事先做好了思想工作。 他知道王市長跟他的靠山關傑書記不和,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派系的,但是他也不敢給王軒上眼藥水。 王軒跟關傑鬥,那是他們市委的事情,跟他這個小卒子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可不會傻到跟王軒唱反調。 畢竟,若是惹得王軒不滿,想要搞他這個縣委書記,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而已。 哪怕是他這個縣委書記,在縣裡的權力再大,也不敢跟王軒作對。 要知道,王軒年紀輕輕就到了市長的位置,不是背景大就是有著大領導看中,再加上前段時間,王軒可是被省裡的三位大老闆公開表揚。 縱然是自己的背景關傑書記,在公開的場合上,也不敢跟王市長唱反調了吧?更何況他這個小卒子! 等到王軒大概到了解到了燕平鄉的情況之後,不由得搖了搖頭。 身旁的縣領導,尤其是縣委佟書記那都是心驚膽顫的,生怕讓王市長不高興了。 王市長不高興,他們肯定也高興不起來的! 隨後,王軒則是表示,先在燕平鄉實地考察一下,領略一下這個鄉鎮的風土人情,畢竟,不管怎麼聽別人彙報,那也只是聽說而已。 要想真正的瞭解基層的事情,還是要親自下基層去看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在燕平鄉書記和鄉長的引領下,以王軒市長為首的市領導,還有沙海縣的縣領導,開始了他們的考察。 期間,王市長考察了燕平鄉農業方面的問題,並且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燕平鄉地廣人稀,工業方面比較弱,聊勝於無,農業則是鄉里的基礎。 鄉里兩萬多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婦孺幼兒,年輕人早已經離開了鄉里,前往大城市打工了。 這裡的基礎並不算太差,比起很多鄉鎮要好很多,就是路沒修好,無法利用到鄉里的基礎紅利。 根據地理環境,還有各方面的原因,不僅僅是王軒給了建議,還有隨行的一些幹部,都是給出了一些良好的提議。 對於王市長等領導的建議,不僅僅是燕平鄉的幹部牢牢記著,就連沙海縣的幹部,也是記在心裡。 王思遠則是老老實實地記著筆記,因為是市長大秘的原因,所以縣裡的領導幹部,都是非常的給面子,簇擁王市長的同時,也把這位大秘加在其中。 很多幹部都是落後王思遠半個身子,甚至連副縣長也是一樣,王思遠不走,他們都不會挪動腳步。 “佟書記,咱們國家極為的看重農業方面,對於這一點,咱們必須要做出相對應的改變,以前的一些舊思想,該摒棄就摒棄!” “一定要學會創新,多多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辦實事的幹部,咱們要大力提攜!” “若是讓那些尸位素餐的幹部,在重要的崗位上,不為百姓發光發熱……那就是領導者的失職……” 王市長在提出建議的同時,也是“敲打”了一下這位沙海縣委書記,讓他知道,這片天,還是百姓的天。 水可載舟,亦能覆舟! 那些尸位素餐的幹部,就如同老鼠屎一般,切不可為了一顆老鼠屎,而壞了整鍋粥。 縱然這位佟書記不是跟他同一個派系,但是官場上,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派系,無非就是有些小矛盾罷了。 別看你派系分得特別精確,若是大廈將傾的時候,可不會有幾個出來扶的,樹倒猢猻散,也不是說說的。 這個佟書記可以是關傑的人,也可以隨時變成他的人,張為民的人……這都是說不定的。 “市長的金玉良言,我銘記於心,銘記於心!”佟書記連忙表示道。 隨即,王軒又敲打了一下旁邊的曹縣長,並且引用了一些古典故事。 這把曹縣長嚇得冷汗直流,生怕自己哪裡得罪了這位王大市長,只是不停的表示,一定緊跟市委的步伐,以兩位班長的命令展開工作,並且落實工作。 沙海縣佟書記和曹縣長,可不是一條心的,跟很多縣城差不多,一把手跟二把手向來就是不對付。 這位曹縣長,是張為民書記一手提拔起來的幹部,當初還給張為民書記當過秘書。 有著這一層關係,曹縣長自然也不是吃素的,把握著很多權力,甚至有些時候,都不給佟書記面子。 可以說,沙海縣最大的鬥爭,就是出自於佟書記和曹縣長。 旁邊的縣領導,還有燕平鄉幹部看到縣裡的兩位說一不二的大老闆,被王大市長這般敲打,也是暗自心驚。 官場,真的是一個金字塔,一山更有一山高。 佟書記和曹縣長在沙海縣,那都是頂天的大老闆,其他常委都在他倆的手下。 他們一個執掌縣委,司管人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