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的時候正德皇帝氣性上來了,一心想著勸說張知節領兵,此時見張知節同意了,氣性下來了,聽了張知節的話也有幾分頭疼起來。
確實如張知節所說,自己駁回了陸完提督軍務的建議,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這些大臣們咬文嚼字囉裡囉嗦的,想想正德皇帝就覺得頭疼!
那會兒氣性上來了還不覺得什麼,現在氣性下來了就不願面對了。正德皇帝點頭道:“也罷,就讓陸完同你一同提督軍務吧!你為正,他為副!讓他沾點功勞就沾點功勞吧!”
好不容易將正德皇帝安撫住了,張知節這才眉頭緊鎖的出了大殿,這個差事可不容易,得找個領兵打仗的能手才行,只是他前世對歷史知曉的也不甚多,不記得這時期有什麼名將啊!
張知節一路低著頭只顧凝神思索,並沒有注意到前面兩位大學士已經在等他多時了。一直到走近了都沒有注意到,猛然間聽到耳邊傳來了幾聲咳嗽,把張知節驚了一跳。
張知節這才注意到路邊竟然是兩位大學士。雖然張知節身上掛著太子少保銜,論品級不低於兩位大學士,但是楊廷和畢竟算他半個老師,李東陽更是在先帝在位時就是老臣重臣。
所以張知節持禮甚恭的行了一禮道:“見過兩位大學士!”
李東陽看到張知節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樣,十分受用,笑道:“張提督客氣了!張提督為國除賊,實乃有功於社稷,朝野稱頌,年少有為吶!”
張知節聽到李東陽笑呵呵的誇讚他,轉眼間已經想明白怎麼回事了!看來兩位大學士是專在這裡等著他呢!
張知節連忙謙虛了幾句,果不其然,後面戲肉就來了,楊廷和接過話茬笑道:“如今朝廷用兵平亂,這是關係黎民社稷的大事,在大殿上幾位大人說的話,你也別往心裡去!”
張知節連忙擺手笑道:“哪裡!哪裡!幾位大人說的都是實情!我確實從未領過兵,乍聽皇上的意思,心裡也是誠惶誠恐!”
楊廷和聽了心裡十分高興,果真不是張知節本意,這樣規勸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楊廷和笑道:“知節啊,這領軍出戰可比督練兵馬要繁雜的多!其中兇險非比尋常啊,張偉、馬中錫皆是飽學之輩,亦是熟讀兵書,最終也落得個兵敗的下場!你年輕輕輕,前程遠大實在不必輕身涉險!”
果真是來勸說自己的,張知節苦著臉道:“正所謂聖意難違啊!實不相瞞,皇上現在擰著性子呢,誰勸說也沒用!”
楊廷和眉頭微皺道:“不如知節與老夫同閣老一起再去勸諫皇上吧!”
張知節心裡吐槽,我這會兒要是和你們一起去勸諫皇上,哪才是會遭殃了呢!
張知節為難道:“不瞞大學士,我剛才已經勸諫過了!唯一能爭取到的就是,和陸侍郎一起提督軍務!兩位大學士不妨再試一下!”
李東陽和楊廷和聽了心裡一喜,至少情形不是更壞,能讓陸完也提督軍務,至少能有個保證!
張知節別過了兩位大學士,一路沉思著向宮門走去。李東陽和楊廷和仍舊不死心,直奔乾清宮準備再勸諫一下皇帝!
張知節一路苦思冥想,快要到了宮門的時候這才想起了一個牛人來!雖然張知節沒有回憶起什麼名將,但是卻模糊記起來了這個時代似乎有一個大牛!
一個集儒家、道家、佛家於一身,精通兵法韜略的大牛,他叫王陽明!只是具體怎麼著還真不太清楚,前世的時候只是從一個節目裡聽過那麼幾句。
能夠讓後世的人都這般推崇,那肯定是真的大牛!張知節搓了搓手,有些激動,這下有信心了,大牛又如何,本督一聲令下就能調到帳下聽令!
張知節出了宮門,白玉蘭正在帶著錦衣衛候著。張知節直接吩咐道:“速去錦衣衛查一查,有沒有個王陽明的官兒?”
看到提督大人說的鄭重,白玉蘭神情凜然道:“大人,大約什麼品級的?京官還是地方官?”
張知節皺眉道:“應當是進士出身!至於是地方官還是京官,這個本督也不知道!”
白玉蘭聽了凝神道:“進士出身?大人,京中沒有叫王陽明的京官!”白玉蘭在京裡打混了這麼些年,摸得十分清楚!
張知節臉色頓時變得不好看了,若是地方官的話,尋起來可就麻煩了,這個時候張知節注意到隨行的錦衣衛中有個百戶面有異色,沒好氣道:“有話說,有屁放!”
這百戶聽了憨笑道:“大人說的莫不是王守仁吧?這王守仁號陽明,所以也人稱他王陽明,不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