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然提督大人都愁眉不展的事情,那得是多大的事情?雖然想象不出來,但是那一定是大事情!這打了大勝仗,都準備回京接受皇帝的封賞了,竟然還發生了大事,怎麼能不讓大家心驚膽戰。
出了兗州府之後,大軍漸漸提速,全力迴轉京師。但是張知節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眾將都被感染了,原本喜慶熱鬧的大營,竟然慢慢變得冷清了起來。
大軍一路輾轉終於臨近了京城。而張知節大軍的捷報早就傳到了京城,朝野一片歡慶,雖然早就篤定賊軍已經翻不出什麼浪花了,但是能這麼快的平定流賊,還是出乎了正德皇帝和群臣的預料。
但是隨之後來的就是漫長的爭吵,關於大軍的封賞倒是沒有什麼好爭吵的,畢竟這個早有成例在,無非皇上高興,封賞的稍微豐厚一點也就罷了!
但是關於張知節的封賞卻吵了很久都沒有定下來,正德皇帝的提議之豐厚直接嚇了群臣一跳。李東陽當時就帶著群臣們集體跪諫,實在是太離譜了,此例不可開啊!
正德皇帝十分頭疼,讓內閣擬個章程,兩位大學士會同禮部尚書仔細商量了一番,考慮到皇上有重賞張知節之意,也只能擬的豐厚一些。
其實關於壽寧侯世襲已經是板上釘釘了,這個不止皇上關注,太后娘娘還在後宮看著呢!只是這個加封是在壽寧侯身上,小壽寧侯嘛只能看著了!
兩位大學士十分頭疼,張知節年紀太小了這也是個問題,最終決定進少保,加光祿大夫,賞賜若干。
兩位大學士將奏摺遞給了正德皇帝,正德皇帝一看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這些賞賜不看也罷,畢竟當時張知節大婚的時候,賞賜已經夠多了,估計張知節也不稀罕了!
進少保,加光祿大夫,雖然聽上去十分尊貴,但是都是虛的啊!正德皇帝有點不滿,不行,太少了!
什麼?掌一軍都督府?不成,不成!雖然張知節打了勝仗,也算是知兵,但是他才多大,還不到二十,掌一軍都督府,不妥不妥!
兩位大學士和正德皇帝開始扯皮,苦口婆心的勸說起來,張知節畢竟還年少,壓一壓這也是保全之舉!
但是正德皇帝怎麼肯依,始終搖著頭嫌賞賜太少,於是這事就這麼僵持了下來。一直到了張知節大軍臨近京郊了,這事竟然還沒有定下來。
得知張知節已經班師回朝,正德皇帝本意是親自御駕前往,但是最終還是被群臣攔了下來,於禮不合!
最終兩位大學士和禮部尚書代天子前往京郊犒賞三軍!隨即正德皇帝在保和殿宴請有功將士。
席間張永宣讀了正德皇帝封賞的旨意,讓張知節和將領們懵逼的是,竟然沒有張知節的封賞。
張知節跪在那裡一直聽完了,都還沒回過神來,怎麼把他給漏了?原本喜慶的氣氛瞬間一滯,跪著的將領們也都懵逼了,他們不由想起了一路上提督大人愁眉苦臉的樣子,難道真的發生了什麼大事?
看到大殿裡的氣氛有些不對,正德皇帝心裡有些著惱,都怪大臣們多事,好好的一個慶功宴都變了味。
正德皇帝笑著打破安靜道:“張知節率軍平定地方,不負朕望,功勳卓著,封賞稍後再定!”
看正德皇帝的樣子是真的很高興,張知節也就放下心來,他知道關於自己的封賞,皇上和群臣頗有爭議,但是他也沒有想到竟然一直到了今天還沒有定下來!
張知節轉瞬就想明白了,他倒是無所謂,最關鍵的世襲已經到手了,至於其他的他還真不在乎!
雖然大殿裡十分熱鬧,但是張知節的心思已經飛遠了,一去就是幾個月,他還真是想家了!慶功宴散了之後,張知節就想飛快的溜回家,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正德皇帝不出意料的將張知節留下了。
“本來呢,朕是想著厚厚的重賞你的,這些老頑固們,一個個的就是不同意,就跟要拿刀子割他們肉似的!”正德皇帝氣呼呼道。
“臣也不過是微末之功,臣年輕的很,哪裡當得起皇上的重賞,大臣們說的也有道理!”張知節謙虛道。
“怎麼能叫微末之功?他們舉薦的那些文臣,不都是毫無建樹嗎?你做了他們做不到的事,朕重賞於你也是應當的!你別說,遇襲的事可把朕嚇了一跳!”正德皇帝感覺一時間有說完的話。
提起葫蘆溝之事,即使過去了這麼久了,張知節還是十分後怕,摸了摸後背後怕道:“沒想到賊軍那麼狡詐,若不是託皇上洪福,差點就栽在那了!”
張永在一邊笑道:“皇上收到了訊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