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的這位首輔大學士一定能聽得懂自己的話,事實上,正德皇帝並沒有想到李東陽會反對,因為當時宣宗皇帝本欲遣一良將領兵平叛,最終還是內閣大學士楊榮建議宣宗皇帝御駕親征的!
這與今天的情形何其相似!同樣是親王造反,自己同樣是和當年的宣宗皇帝一樣打算擇一良將領兵平叛!但是和宣宗皇帝不同的是,自己沒有大學士建議自己御駕親征!
所以正德皇帝還得自己出言暗示,所以說完之後的正德皇帝就在等著李東陽聽明白自己的暗示之後,像當年的大學士楊榮建議宣宗皇帝那樣,建議自己領御駕親征!
但是正德皇帝並沒有等來李東陽的建議,反而發現李東陽的臉色幾經變化,最後變得十分難看!
這讓正德皇帝有些納悶,大學士到底是聽出來了還是沒有聽出來啊?就在正德皇帝納悶的時候,李東陽沉聲道:“皇上若是心慕宣宗皇帝,那可真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事,江山社稷的洪福!”
咦,大學士這不是明白了自己的暗示了嗎?這就開始建議自己御駕親征了嗎?真是好激動啊!正德皇帝聚精會神的聽著李東陽的話。
“當年宣宗皇帝勤於政事,賞罰分明,任用賢臣,最重要的是宣宗皇帝善於納諫!若是皇上真的心慕宣宗皇帝,那真是大明之福了!”
聽到這裡原本一副十分滿意的表情的正德皇帝,臉上的笑容已經僵住了!這李東陽到底是真的不明白,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但是不管李東陽是真的不明白還是假的不明白,他剛剛所說的宣宗皇帝勤於政事、賞罰分明、任用賢臣、善於納諫分明就是指責自己不勤於政事,不善罰分明,不任用賢臣,不善於納諫!
越想心裡越是有氣,但是正德皇帝最終還是忍了,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的說道:“當年漢王意圖不軌,擁兵造反,宣宗皇帝御駕親征,不戰而屈人之兵,讓漢王望風而降!大學士可知此事?”
皇上果然是想著御駕親征!
“當年英宗皇帝被閹賊王振慫恿御駕親征,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文臣武將死傷無數,朝廷的精銳大軍更是毀於一旦,甚至英宗皇帝都被瓦刺的也先所俘!這簡直就是血一般的教訓啊!皇上可知此事?”李東陽痛心疾首道。
土木堡之變影響何其深遠,正德皇帝又怎麼會不知!但是聽聞李東陽話裡話外都是在把自己比作英宗皇帝,正德皇帝心裡難免不喜!
況且這根本就不是一碼事!當年宣宗皇帝討伐的是造反的親王,而英宗皇帝卻是征討瓦刺,這其中自然有很大的差別!
而且英宗皇帝本身不懂兵法韜略這才讓王振亂來,但是自己可是從小就熟讀兵法!而英宗皇帝盲目信任一個毫無能力的太監,自己身邊又沒有盲目信任的太監!
額,這個曾經的劉瑾不知道算不算自己盲目信任的太監,不過這個不重要了,因為自己已經看穿了劉瑾的真面目並且將他殺了!
所以正德皇帝毫不心虛,面對李東陽的詰問,正德皇帝沉聲道:“朕自然知道土木堡之變!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前的情形與英宗皇帝並無任何相似之處,相反,與宣宗的皇帝倒是大有相似之處!”
“首先,朕並非不通兵法韜略!其次,朕身邊也沒有盲目信任的太監!相反,朕會帶著王守仁一同平叛,對於王守仁的能力,你們不是都相當的推崇嗎?”
“只需擇一良將就能平定叛亂,何勞皇上親身犯險?還請皇上三思!”李東陽沉聲道。
“朕早就已經三思過了!自朕登基以來,常有奸人意圖不軌,屢屢興風作浪,讓天下不得安寧!所以朕才想著御駕親征,這樣才能震懾屑小之輩!”正德皇帝沉聲道。
不得不說,正德皇帝所說的也有幾分道理!若是沒有土木堡之變的前車之鑑,李東陽說不得還真覺得這事皇上御駕親征也不失為一條上策!
但是有了土木堡之變的前車之鑑,特別是孝宗皇帝又只有正德皇帝一個兒子,而正德皇帝又沒有子嗣,所以一旦發生了什麼意外,後果簡直就是不可想象!
所以思前想後,李東陽還是覺得皇上不應該御駕親征,所以李東陽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語重心長勸道:“皇上,您乃是國之根本,實在是不宜親身犯險!況且紅衣教本就瘋狂殘暴,曾經行刺過皇上,皇上當居於深宮主持大局才是!”
“閣老,寧王不過是一個閒散王爺,朕親帥大軍生擒他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至於紅衣教,也不過是藏頭露尾之輩!況且如今紅衣教教主已經被張知節鎖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