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不是推薦張知節!這是瞎搞什麼嗎?上次平定霸州民亂的時候,看看群臣都推舉的什麼人?
先是推舉了兩個廢物,接連打了兩次敗仗,損兵折將空耗錢糧不說,還丟盡了朝廷的臉面!後來又推舉的兵部侍郎陸完,慫的一貨,還沒有上戰場就嚇得待在固安城不敢動彈了!要不是自己當時執意欽命張知節領兵,哼哼,靠陸完那慫貨能濟得了什麼事?
沒想到這些大臣們還是不長記性啊!這名將就在眼前,還去舉薦什麼亂七八糟的,這不是胡鬧嗎?
正德皇帝怔了一會兒,才想到反駁,這兵部尚書推薦的誰來著,哦,王守仁!竟然是王守仁!
這次推薦的人選倒也還靠點譜!王守仁隨張知節平定霸州民亂,也算立下了大功,雖然不如張知節,但是也算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連張知節都對王守仁稱讚不已,所以正德皇帝也認可了王守仁的能力!
雖然兵部尚書這次推薦的人選還算靠點譜,王守仁也算是還不錯的人選,但是還有更合適的人選啊,王守仁哪裡比的上張知節啊!所以正德皇帝的心裡還是有點不滿意的!
但是兵部尚書舉薦了王守仁之後,戶部尚書立即出列附議,盛讚王守仁知曉兵法,實在是此次領兵出征的不二人選。
其餘的大臣雖然沒有參與討論,但是他們也都是心思通透之人,轉眼之間就想明白了,王守仁果然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也是一個唯一有希望能夠和張知節抗衡的人選,與其讓張知節領兵出征自然不如讓同是文官的王守仁領兵出征!
六部九卿紛紛出列附議,一時之間大殿裡都是讚揚王守仁的聲音。正德皇帝聽的心裡有點膈應,雖然對王守仁那黝黑的倔驢印象還不錯,那是源自張知節對王守仁的稱讚。
一直穩坐釣魚臺的兩位大學士聽到滿大殿對王守仁的讚揚聲,心裡頭十分滿意,忍不住偷偷瞄了幾眼一直悄無聲息的張知節。
自此兵部尚書開始舉薦王守仁,再到滿大殿的文臣都在舉薦王守仁,張知節並不感到意外,他對這個情形早有預料!他也知道自己和這些文臣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也能猜出幾分這些文臣的心思。
張知節的心裡並沒有什麼不滿,他對於王守仁的能力很贊同,而且徐佳穎有有了身孕,他能待在京裡也是不錯的!
感應到兩位大學士正在偷偷打量自己,張知節側頭朝他們笑了笑。張知節本是善意之舉,但是看在兩位大學士眼裡卻覺得心神一凜,張知節怎麼笑了?
滿大殿的文臣都在讚揚王守仁,推舉王守仁領兵出征,這個場面張知節怎麼還會笑的出來?所以兩位大學士都警惕了起來,他們就如同當年的劉瑾一般,覺得張知節這是準備反擊了,又準備鬧出什麼么蛾子了!
更讓李東陽和楊廷和心神一凜的是,御座上的皇上臉色已經有些難看了,顯然對他們都齊齊推舉王守仁有些不滿!
這時候他們的眼角又見到張知節笑著出列了,李東陽和楊廷和心裡一凜,難道是張知節要出招了嗎?這必須要謹慎應對才好!
張知節出列朗聲道:“皇上,臣見群臣都推舉兵部侍郎王守仁領兵出征,臣也附議,臣曾和王侍郎共事過,甚至他熟讀兵法,知曉兵事,難得是他臨陣不亂,能夠沉著應對!此次領兵出征非王守仁莫屬!”
張知節話音一落,大殿裡一時安靜了下來,沒想到張知節竟然也出言推舉王守仁領兵出征!這大大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就是一直謹慎的等待張知節反擊的李東陽和楊廷和也都有些吃驚,他們都知道張知節和王守仁關係不錯,所以這才對推舉王守仁很有信心,因為面對的推舉的人選是王守仁,張知節怎麼也不會太過分。
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知節竟然直接附議推舉王守仁了!這是張知節的以退為進之計,還是張知節真的不打算領兵出征,轉而支援王守仁了?
眾人心思各異,這時正德皇帝聽了也有些吃驚,他本來心裡還在為張知節打抱不平,沒想到張知節自己都為王守仁說話了!
不過正德皇帝轉眼也就想明白了,張知節經常在他面前盛讚王守仁,顯然極為欣賞王守仁,和王守仁的關係也不錯,現在見到群臣都在推舉王守仁,張知節就不好同王守仁爭了!
唉,知節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好勝心太弱了!雖然王守仁是個不錯的人選,但是到底也還是不如張知節更加讓他放心啊!況且上次的時候,正德皇帝本想重賞張知節,結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對,若是張知節這次在領兵平掉了寧王之亂,那誰還有理由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