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9章 動搖

那是張知節上書請罪的奏章,奏章入了通政司之後,整理奏章的知事發現了這封奏章。其實張知節很少上奏章,多數時候直接就找正德皇帝了。

即便是張知節在外,除了比較正式的奏請,多數時候也是走密奏透過錦衣衛直接給正德皇帝。因為張知節的密奏寫的都比較隨意,走通政司既慢還不方便,畢竟張知節的密奏裡還夾了不少家常。

通政司不常見到張知節的奏章,更別提張知節請罪的奏章了。最近好些官員上書彈劾張知節,通政司的人最是清楚了。

所以知事發現了這封奏章之後立即就上報了經歷,經歷又直接呈給了通政使,通政使直接帶著奏章去了內閣。

楊廷和手裡拿著張知節的這封請罪的奏章沉吟良久,張知節請罪的奏章還是比較少見的。以前的時候張知節被彈劾,張知節直接連請罪或者自辯的奏章都懶的上。

現在張知節被彈劾了卻上了請罪的奏章,這其中有什麼意味嗎?以張知節如今的地位,這次的彈劾根本動搖不了他才是。

可是為什麼張知節卻上書請罪了呢?聽說張知節剛剛回京就直接入宮見了正德皇帝,難道是覺察到了皇帝心有芥蒂?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啊!楊廷和聯想到今天關於封賞的奏章,正德皇帝沒有說什麼反而說要留下斟酌,可見很有可能是對張知節處置女真心有芥蒂。

如今張知節位高權重,這次處置遼東之事行事又比較恣意,雖然張知節並沒有露出什麼不臣之心,但是防患於未然啊。

楊廷和也不得不承認張知節眼光卓著,堪稱不世之才,當然他也並非是妒賢嫉能之輩,並沒有要針對張知節的意思。他只是覺得要維護江山社稷穩定,正德皇帝對張知節心有芥蒂的話更好。

雖然楊廷和拿著奏章沉吟了很久,但是這封奏章他自然不可能票擬。最終這封奏章原封不動的送到了乾清宮。

正德皇帝看這封奏章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對張永笑道:“別說,朕怎麼覺得知節的這封奏章挺懇切啊,好像真有這麼回事一樣。”

張永笑道:“皇上,可能昌國公覺得自己做的確實不對,沒有奏請皇上就決定將女真一族發配遼東。”

正德皇帝聽了搖頭道:“女真發配不發配遼東倒也沒什麼,之所以眾人彈劾知節,是因為知節如今貴為國公,眾人都盯著他呢!”

正德皇帝將奏章放到了一邊,然後拿起了那封封賞的奏章吩咐張永道:“送到文淵閣吧!”

楊廷和看著手裡關於封賞的奏章感到有些吃驚,因為皇帝將上面關於張知節的封賞劃掉了。原本楊廷和和梁儲擬的張知節的封賞規格就不高,原本他還以為又要一番口舌之爭呢,沒想到正德皇帝直接將張知節的封賞給劃去了。

難道正德皇帝真的對張知節心有芥蒂?難道張知節的聖眷終於要到頭了嗎?

不過楊廷和繼續看下去才發現,正德皇帝改動的不止這一處,在封賞的最後還有一處被改動了,徐光平的封賞被改動了。

徐光平,一個名聞京城的大少,雖然隨軍出征了,但是真論功績都不夠上這封奏章。但是他最終還是到了封賞的名單上,因為遼東上報的名單上就有他。

因為他是張知節的小舅子,但是內閣給徐光平定的封賞也不高,排在了末尾。楊廷和原本在意的是前面,只是大略掃了一眼後面,因為後面的人皇帝可能都不知道是誰。

沒想到正德皇帝竟然將徐光平給的封賞改了,實授千戶,還給了一個副千戶的襲職。

這個封賞也不低了,畢竟徐光平去遼東溜達了一圈,能得一個實授千戶還有一個副千戶的襲職也算不錯了,畢竟徐光平也才十六歲,還沒成親呢。

楊廷和沉吟之後就合上了奏章,雖然對此有些異議,但是並沒有因此就去找正德皇帝理論。一個副千戶而已,還不值得他勸諫皇帝。

但是楊廷和卻在琢磨正德皇帝這其中的用意。看到這個改動之後,楊廷和原本認為正德皇帝對張知節心有芥蒂的看法,又動搖了。

但是不管如何,這次的彈劾也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雖然不知道對正德皇帝有沒有警醒,但是至少張知節有所警醒了。

關於封賞之事終於定了下來,朝中的百官知道之後盡皆愕然,因為竟然沒有關於張知節的封賞,這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些上了奏章的官員們懵逼之後就感到驚喜,難道是因為他們上的奏章,所以皇帝才罷了對張知節的封賞?

原來自己竟然這麼牛逼?自己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