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王崇在內的眾將對這一萬支燧發槍都充滿了熱情,燧發槍名聲也在宣府城中迅速傳播開來,引起了城內守軍的豔羨。
關於永寧之戰的內情早就已經在城內傳開了,燧發槍大發神威,兩度擊潰了朵顏三衛的衝鋒,最終將朵顏三衛打的狼狽而逃。如今城裡的將士們已經沒有人質疑斬首四千的戰績了,誰若不信的話可以去數首級!
所以最近關於這燧發槍傳的就神乎其神,現在很多人看到火槍兵揹著燧發槍走過去,就眼巴巴的看著人家背上的燧發槍和腰間的刺刀,豔羨的很。
不只是城內的將士們豔羨,其他七路的守將也一樣豔羨,如今朵顏三衛已經被趕回了草原,秋防也暫時沒有那麼緊張了,所以七路的鎮守參將不約而同的留下副將鎮守,自己卻帶著親兵跑來了宣府。
永寧大捷的訊息他們早就就知道了,也聽說了神乎其神的燧發槍,生怕落於人後,所以都火急火燎的來了。
美其名曰前來拜見總督大人,其實內心對燧發槍都火熱著呢!不過他們終究會空歡喜一場,因為張知節有自己的打算。
雖然燧發槍比之火繩槍要先進,但是若只是用於鎮守城池的話,其實先進的有限,因為燧發槍最大的閃光點就是提高了明軍近戰的實力。
而且燧發槍要想發揮他應有的效用必須要集中起來使用。所以張知節並沒有將燧發槍分發到各路的心思,而是準備從宣城和各路抽掉一萬精兵裝配燧發槍。
對於總督大人的決斷,將領們還是信服的。不要以為有了燧發槍就能輕而易舉的大敗朵顏三衛的騎兵,他們也不會因為燧發槍就忽視了總督大人的能力。
戰場上如何因地制宜的擺陣才能發揮出燧發槍的最大的威力,如何臨陣排程,這都是關係著戰鬥成敗的很大因素。
而且對於總督大人的練兵他們也是十分敬佩的,騎兵衝鋒的氣勢壓迫能輕易的擊潰人的意志,要在騎兵的衝鋒下保持陣型的穩固並不容易。
更何況在騎兵衝入了陣中大軍的陣型竟然都沒有騷動潰散,即便是邊軍的精銳之師也不見得能做到,反正他們自己是沒有任何信心的。
捷報送往京師之後,張知節就開始在宣府熱火朝天的練兵,如今張知節這個總督徹底在宣府樹立了威信,所謂令行禁止莫不如是。
宣府熱火朝天喜氣洋洋,但是大寧城就不是這樣的情景了。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邊塞巨鎮,曾是寧王藩地如今已經棄與朵顏三衛。
把兒孫一路潰逃回到了大寧城,雖然心裡既不情願回到大寧,但是大寧就在那裡。把兒孫回頭看看垂頭喪氣損兵折將的大軍,心裡頭就一陣恐慌。
前往大明掠邊的大軍回來了,但是不同往年歡天喜地的景象,人們都十分的驚愕和悲傷。沒有大包小包的物資財貨,反而折損了那麼多人馬。
怎麼會這樣?大軍此去大明掠邊人們只是猜測獲得財貨多少,卻從未有人會猜到會是這樣一個結局。因為大明已經不是永樂年間的大明瞭,大明已經沒落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掠奪而別無他法。
可是為什麼這一次會損兵折將呢?這些人怎麼也想不明白。就是花當也想不明白,自從他派兒子帶兵掠邊之後,他並沒有擔憂。但是卻突然聽到兒子大敗而回的訊息。
花當聞言大驚失色,待見到大軍損失如此慘重之後,頓時感到一陣陣暈厥,急怒攻心道:“孽子!我要殺了你!”當下就拔刀就要向把兒孫劈去。
把兒孫滿臉漲紅,一臉的羞愧之色甚至連躲都沒有躲!這一路上他確實覺得羞愧難言,無法面對部落裡的父老。
不過花當的盛怒之舉還是被身邊的人攔下了,面對眾人的勸說,花當怒聲道:“都別攔我,我要殺了這個孽子!萬無一失的領兵掠邊都能給部落帶來如此慘重的損失,如此無能之人,還要他何用!”
雖然花當如此說,但是把兒孫畢竟是都督最看重的兒子,眾人不能眼睜睜看著花當盛怒之下殺了把兒孫。
花當重重的哼了一聲,罵道:“蠢貨,就是頭豬領著騎兵掠邊也不至於經歷如此慘敗!你給我好好說清楚到底都幹了什麼?”
眾人回到了大帳,花當在主位上坐下了,怒道:“把兒孫,你個蠢貨不會是帶著大軍攻打宣府城了吧?”
把兒孫聞言辯解道:“阿爸,我就是再蠢也不會帶兵攻打宣府城!”
花當聽了頷首,他最怕的就是把兒孫初次領兵心高氣傲,不知天高地厚的帶兵攻打宣府城。雖然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