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躺在龍床上,嘴角掛著一絲淺笑,像是安詳的睡著了。張知節靜靜的看著,心裡空落落的難受,感受到了難言的悲傷。
在生命裡最後的時刻,陪伴他的不是最愛的皇后,不是愛子,而是張知節這個摯友。
獨坐良久張知節才緩緩起身,深深的看了像是熟睡的正德皇帝一眼,彷彿要將這一幕永遠銘刻在腦海裡。
別了我的朋友,我的兄弟,感謝你這一生毫無保留的信任!這是任何一位君王都做不到的!
正是黎明破曉時,沉重的殿門緩緩的開啟了,大殿外焦急而又惶恐的人們紛紛抬起頭來看著出現的張知節。
“皇上,龍馭賓天了!”
哭聲震天,舉國皆哀。雖說正德皇帝剛剛登基時有些不靠譜,經常作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舉動。但是在他登基為帝的這二十年來,大明朝如同重生一般。
四海鹹服,威震世界,疆域之廣袤超越歷朝歷代,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是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盛世。
雖然人人都知道昌國公居功至偉,但是若沒有皇帝的力挺,也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盛世。
所以相比之下,正德皇帝的那一絲不靠譜也就微不足道了。因為在所有人心裡,他,是千古一帝。
正德皇帝的葬禮前所未有的隆重,因為他是威震四海的皇帝,因為大明朝國力鼎盛。但是這仍然難以消解人心中的悲痛。
自從國喪開始,雖然張知節哭的不多,但是人卻暴瘦了一圈。新帝的登基大典隆重而又肅穆,張永尖細的聲音迴盪在每一個人的耳邊。
“……昌國公張知節道備文武,衷懷忠亮,秉文武之姿,懷經濟之器……進封睿王以表其功……”
新皇登基大封群臣,張知節被進封為王,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的頭一遭。張知節知道這一定是正德皇帝的遺命,其實張知節對此並不看重,不過都是浮雲而已。
此時的張知節正在乾清宮前扶檻眺望,富貴名利就如同天邊的浮雲一般。
新帝雙眼紅腫的來到了張知節身邊,有些忐忑道:“國公,父皇遺命國公為輔政大臣,請國公多多教我。”
大明的疆域實在是太龐大了,雖然太子之前已經參與處理政務了,但是突然面對這一大攤子,還真有些忐忑。
張知節並沒有轉身,也沒有見禮,仍然眺望著天上的浮雲,輕輕嘆道:“我已經累了!”
新皇聽了大驚失色道:“國公,這是何意?”他對張知節十分依賴,從他記事起他就知道自己張知節和普通的大臣勳貴是不一樣的,後來張知節一直教導他,最得他的敬重和依賴。
張知節淡淡道:“當初先帝在位時,臣就常說,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周遊世界,一個是建一座學院。”
“如今先帝賓天了,臣也累了,就去沿海尋一風景秀麗之地,建一座學院,餘願足矣!”
新皇頓時懵了,道:“這,這,國公怎麼能扔下朕就不管了?”
張知節轉過身來看著新皇寬慰道:“該教的都已經交給你了,這個世界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我們折騰過了,先帝走了,我也累了,接下來就該到你們折騰了。”
望著張知節遠去的背影,新皇慌了,嘆道:“這可怎麼辦才好?”
他身邊的小太監也傻眼了:“這,這,先帝遺命國公爺,不是,睿王爺輔國,睿王爺怎麼突然就不管了?”
新皇一跺腳,叫道:“不行,朕得去找母后去!”
如今劉姬已經不是皇后而是太后了,正德皇帝大行,她難抑悲傷,人也憔悴的厲害。
聽到皇帝急聲說著剛剛發生的事,她卻思緒紛飛,對於張知節的這個舉動,她能體會。
朝廷還是那個朝廷,卻也不再是那個朝廷了,她是正德皇帝最愛的女人,和張知節也關係親厚,她能明白兩人那非同一般的君臣之情。
良久之後,太后嘆道:“想必你也知道,王爺想建一座學院的念頭由來已久!其實,王爺也是懶散的人,早就不理朝政多年。”
“既然他一意南下建書院,那就隨他去吧,去南邊散散心也是好的。你不用擔心朝中不穩,只要王爺還在,無論他在哪裡,朝中都穩如泰山。若是出了什麼亂子,或是遇到了什麼難題,相信他一定會重返朝堂的!”
新皇聞言點了點頭,他之前也不止一次的聽國公說過,要建一座學院,一座世界上做好的學院,將東西方的人才聚於一起。
除了長子天賜留在了京裡,張知節帶著妻妾孩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