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乾帝國崛起於亂世之中,當初太祖皇帝橫掃天下,將一個小國版圖瘋狂擴張,東到無盡大海,西到無邊無際的菩濼草原,南至瘴氣橫生,野蠻落後的南蠻之地,北方則是抵達黑河之畔,與冰原雪國隔河而望,為了鞏固永世之疆土,帝國的四境之中,除去東境以外,有三境便是重兵囤積,以防來犯之敵。
太祖皇帝令——凡是帝國四境將士,沒有得到聖命,不得離開守衛之地,許多當年跟隨太祖皇帝的東征西討的大將都是一生駐守邊疆,未曾返回故鄉。
等到皇帝龍越上位,則是對駐守三境軍隊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駐守邊境的將領也是頻頻調動,免得有些軍權太過於穩固,生出事變,曾經的駐守南蠻十三州的李青便是最好的例子,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例子數不勝數,又有幾位大將可以善後終寢。
當年皇帝一封詔書,便是讓李青稱病從南蠻回帝都,之後便是深居簡出在鐵血王府之中十年不曾出府掌兵,閒暇之時,種花習武,吟詩作對,李青也是樂得自在。
南蠻十三州之中,以蜀州最為兇險,處於南蠻入侵的最前線,乃是帝國南境的最前錢,之後越州,庸州兩城相距蜀州不過五十里之遙,三城成品字形,形成拱衛之勢,確保三城之間相互相應,一旦有敵人入侵,蜀州駐軍只需要抵抗一個時辰,其他兩州的支援便可到來,確保蜀州無無恙,其他十州,則是以半圓之勢,位於越州,庸州之後。十州之中,巴州與濮州地勢最為平緩,山嶺,丘地最少,整個南蠻的供給線便主要來自於這兩州,所以南蠻十三州之中,這兩州的百姓最富裕一些。
當年李青掌兵之時,駐守蜀州的都是一些身經百戰的老兵,無一不是從滾刀肉,打仗,拼命沒得話說。接下來以越州與庸州次之,至於那些新兵蛋子都是統一派往巴,濮兩州,既可以磨礪一下吃苦耐鬧的性子,又可以解決下軍隊的供給問題。長此以往下來,南蠻十三州的大軍之中,全部以進入蜀州駐守為榮耀。
蜀州的門戶便是有著天下第一雄城之稱的蜀城。
當年建立蜀城之時,耗費數十年的光陰,整座城順山勢而建,城基深入山中十丈之深,地基全部是就地取材,採來上好的花崗岩條石砌成,每一條花崗岩的接觸之處,都是灌入糯米汁與高粱汁以及石灰和桐油混合的夾漿,使得條條花崗岩牢牢的連線在一起,花崗岩與山體之間,也是牢牢的融為一體,當年僅僅是蜀城築基便是花去了兩年的光陰。
蜀城建成之後,城牆最低之處也有二十八丈之高,最高之處甚至已經有了五十丈,遠遠看去宛如一條彎曲盤踞的巨龍,氣勢恢宏,磅礴強大。
當年太乾帝國之中赫赫有名的大儒李學豪獨自騎馬慕名而去,登上蜀城之後,俯瞰南蠻大地,高呼壯哉,冠以蜀城天下第一雄城的稱號。
蜀城的駐守大將乃是李青一手提拔上來高震山,能得蜀城之守將之位,高震山可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拿命換來的,那一次打仗都是衝在最前面,每一次清點軍功他都是位居第一位,這可是實打實的功績,是他靠著一柄大刀,一杆長槍拼命換回來的,別人眼紅也是扯淡,無濟於事。
得了這蜀州的守將之位,高震山更加的謹慎,打仗也不再像平日之中那般的悍不畏死,變得有些怕死,有人嘲諷高震山是怕死,丟了著守將的位置,實則不然,高震山在接過帥令的那一刻,他的生死存亡便是與這蜀城牢牢的聯絡在一起,他高震山可以死,這蜀城卻來不得絲毫的馬虎。
——一旦蜀城有失,城中二十萬老卒無法抵擋南蠻的入侵,恐怕身後十二州將軍隊全部投入進去也是一場空。
這些只有高震山心裡懂,他也是懶去爭辯什麼。
當早晨的第一縷光芒照耀在蜀城之上時,高震山便是開始巡查各個地方的守衛情況,清晨之時,是最容易讓人倦怠的時刻,高震山再三的強調,一旦發現清晨之時有擅離崗位的現象,不問緣由直接軍法處置——斬!
腳下踱著結實的城牆,高震山的目光遙望向遠方,陷入沉默之中,就在昨日,一道軍令傳來,要他將駐守蜀城的二十萬老卒分出一半,直接交由南蠻統帥——袁峰,分出去的這十萬士兵,由越州與庸州兩州選拔二十萬士兵,補充蜀城的兵力。
高震山重重的一拳砸在城牆之上,眼神之中顯得惱火,他不清楚到底是誰下了如此荒唐的軍令,縱然是再選拔二十萬精兵,也是難於那十萬老卒相比較,那可都是南蠻的精銳之士,不能以一敵百,也是差不了多少,抽取十萬老卒,蜀城可謂是傷筋動骨啊。
“真他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