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最好的機會
因為這批工場、作坊、礦場規模太大,研習院很多時候重視經營重於研發,甚至一度讓工礦總管一度處於無事可幹的狀況,所以這幾年研習院沒少跟其它部門打筆墨官司。
而前年柳鵬親自拿定了主意進行了一次體制調整,有四十多處屬於“落後產能”的企業從研習院名下劃出,讓研習院一直對於“體制調整”這四個字心有餘悸。
現在研習院上上下下都怕再來一次“體制調整”,要知道其它部門一直認為研習院是一塊肥肉,認為研習院控制的產業太多應當重新調整,甚至連教育部門都想衝上來咬一口,現在研習院如果跟總醫院鬧得不愉快,恐怕大家就有推動第二次“體制調整”的理由了。
那邊德斯斯當即說道:“那我們不如用本領說話……也讓柳少知道,真正解決問題還得靠咱們研習院才行!”
如果說這些年研習院培訓出來的人才只是一群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頂多就是一位合格的工程師,那麼德蒙斯絕對是一位真正的高階工程師,而且這些年一直在業務一線打拼,技術水平越來越純熟,所以可以說是研習院的中流砥柱。
只是在研習院幹了這麼多年,不管是鄧肯還是德蒙斯或是其它老人都覺得自己到了享受安逸生活的時候,根本找不到當年的拼勁,能放鬆一點就放鬆一點,當初是馬不停蹄,現在只想著去度假。
只是鄧玉函的到來卻讓德蒙斯終於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歐洲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中下層軍官,雖然精通多項業務,但技術水平跟鄧玉函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情況下,德蒙斯覺得自己不拼是絕不行,他直接放棄了放長假的打算,告訴鄧肯自己選擇:“我們親自走一趟兗州!”
聶川已經明白過來了:“是那兩千部西書?”
王真慧轉交給兗州工礦學校的兩千部西書可以說是一筆真正的智慧財富,雖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宗教書籍與人文書籍,但是各種大部頭的技術書籍卻還是佔了將近一半還多,而且這批書籍都是金尼閣與鄧玉函精心挑選出來的,可以說是十六世紀西方科技的所有精華。
這不僅僅近千部集西方技術大成的百科全書,甚至還包括了這批百科編纂的原始材料,如果加以翻譯整理開發利用完全能改變海北鎮現在的技術水平。。
但是經過若干年打拼之後大家都處於安逸狀況,而且即使不開發利用這批西書,研習院掌握西方的技術也可以說是全中國第一,加上精力與資源有限,所以研習院方面並不十分注重這批技術書籍。
雖然派人過去幫忙挑選翻譯研究,但是總體上注重“短平快”,只有那些有可能立即見效的技術才能得到翻譯、研究。
但是現在鄧玉函卻給整個研習院帶來巨大的壓力,德蒙斯與鄧肯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作出的這個決定:“我們研習院十年經營,光是有西文翻譯能力的就有上百人之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更是多達近千人,決非鄧玉函一人可比,這兩千部西書我們好好找一找,把真正有用的書籍找出來,集中人力多弄出幾項成果來!”
過去研習院注重短平快專案,對於真正耗費時間與精力的大部頭,特別是百科全書與操典之類的書籍欠缺興趣,但是鄧玉函這麼一折騰,德蒙斯卻知道自己非得用心把這些大部頭翻譯成漢文並全面推廣出來。
而聶川也明白過來,他當即說道:“這樣的話,恐怕咱們得多給丁宮一點甜頭,不過給了丁宮這點甜頭以後,丁宮肯定會記這個情。”
這本來就是互利互惠的事情,只是過去研習院一心想著搞壟斷,結果與丁宮之間搞得很不愉快,甚至研習院到兗州工礦學校調閱這批西文書籍都會遇到一連串的稽核手續,最後還得丁宮親自批准才行。
但是跟丁宮之間搞好關係卻很容易,兗州工礦學校那邊是求賢若渴,聶川已經決定把一批已經失去了銳氣的老人扔給丁宮好好調教,任由丁宮收拾他們,不然研習院繼續這麼官僚下去,連聶川都看不下去。
要移交出去的不僅僅是這批失去了銳氣的老人,聶川覺得還可以暫時把一些“落後產能”移交出去,既減輕了研習院的負擔又能給各個賣個天大的人情,又讓各個部門即使想搞“體制調整”也找不到藉口。
過去聶川與德蒙斯是抱著研習院本位主義,所以很多時候跳不出自己的小圈子,現在被鄧玉函這麼一折騰,倒是讓他們決心輕裝上陣,他們認為鄧玉函能辦到的事情他們也同樣能辦到。
只是研習院的調整雖然步伐很大,並沒有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