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鬥米三錢
要知道在大明朝,“祖宗法度”就是一個神奇至極的東西,只要有利可圖,哪怕這一制度只存在了十幾年時間甚至三五年時間,那也是一字不得更易的祖宗法度。
事實上不管是巡撫還是內閣或是司禮監,或是許多大明朝的根本國家制度,都是到很晚才出現,現在卻成了祖宗法度的一部分。
而如果無利可圖,哪怕明文登入在“大明寶訓”、“大明律”或是其他律典之中,照樣是一紙虛文,大家根本不當他是一回事,就像太監不得干政這件事,雖然明文登載於太祖實錄,但是大家都是始終視若不見,而把司禮監當成祖宗法度的一部分。
不過在神奇的大明朝,一件事只要成為“祖宗法度”的一部分,就絕對處於不敗之地,哪怕這件事再不合理,那都可以安枕無憂坐收厚利。
“孝宗敬皇帝”就是明孝宗,衡王一脈就是孝宗時就藩青州,當時明孝宗為了照顧衡王一脈,特意命令登萊的米豆不得進入青州府銷售,但是現在離孝宗朝已經是一百多年了,這條命令仍然有著驚人的生命力,被衡王府嚴格地變通執行著。
衡王府需要這條祖宗法度的時候,這條法度就被嚴格執行,而衡王府不需要這條祖宗法度的時候,這條法度也會在官面上嚴格執行,只不過那時候衡王府就是最大的糧食走私商。
而今天為了對抗柳鵬與龍口可能輸入青州府的糧食,衡王府再次把這條祖宗法度拿出來:“祖宗有令,登萊米豆不得入青州府,而今青州府雖受天災,官民尚有餘力,不需登萊之粟接濟。”
只是鄭齊生當即問了一句:“這件事的關鍵是不是咱們倆家齊心協力,從京師請一道詔旨下來?”
“是應當請一道詔旨下來!”衡王爺跟鄭齊生想到了一塊:“咱們兩家把詔旨請下來,不但萊州府的大小官員得乖乖照辦,而且象鍾羽正那種小人,也根本挑不出問題來。”
說到這,衡王爺的心又笑成了麻花。
“柳巡檢、曹知縣到了!”
一聽到這個訊息,陶知府親自跑出門來迎接柳鵬與曹知縣:“柳少,曹知縣,請進請進!”
別說柳鵬,就是曹知縣都是第一次在陶知府面前能有這樣的待遇,陶知府一臉笑意地牽著曹知縣的手往書房裡走:“兩位請進,兩位請進!”
看到陶知府這麼著急,曹知縣就知道蝗災的情況比自己想像中還要慘一些:“明府大人,不知省內蝗情如何?”
陶知府先把他們迎接進去,又親自給柳鵬與曹知縣泡茶以示親近:“蝗災越來越慘烈,就怕也會會影響到我們登州府,沒想到本府才求來了雨,這蝗災馬上就要來了!”
今年登州的大旱特別嚴重,省內其他地方是六月前後降了一場好雨,但是登州卻直到七月十九日才降了第一場雨,因此即使沒有這場蝗災,登州依舊是赤裡千里全面絕收的局面。
而這場蝗災一來,陶知府作為一方父母官,那自然是憂心忡忡,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柳鵬與曹知縣身上,問他們:“兩位手上還有多少存糧啊?”
陶知府的問題問得很好,但是柳鵬的問題卻是問得更好:“應當說和豐倉內還有多少存糧……”
一問到這個,陶知府就嘆了一口氣:“柳少你就是在戲弄我,和豐倉內有多少存糧,你難道不知道嗎?多虧了柳少幫我籌劃,現在和豐倉的糧食應當能撐到秋收之前。”
說到這,陶知府還真生起了幾分感激之情,柳鵬辦事確實特別靠譜,去年力主只起運折色不交本色,為和豐倉攢下了數萬石米豆,今年開始更是早就理應起運的本色折色一概不曾起運,因此和豐倉才有能撐到秋收之前的存糧。
聽到陶知府這麼說,柳鵬當即就說道:“既然能撐到秋收之前,那趕緊開倉放糧,現在不開倉放糧,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陶知府不由滿臉詫異,他看了一眼一旁的曹知縣又問道:“這也是曹知縣的意思嗎?”
曹知縣點點頭說道:“是啊!米業同行會館那邊也準備開倉放糧,我們一致決議,值此危難之際,米業同行要以大局為重,不但不漲價,而且還要開倉放糧,有多少存糧就賣多少存糧,力求讓登州府不餓死一人。”
只是曹知縣雖然這麼說,陶知府卻不相信太陽從西方升起來,他只是問了一句:“現在米價多少?”
柳鵬當即回答道:“鬥米最低只有三錢,最高亦不過五錢,量大還可以打折扣。”
這就是要看具體米質價格在三錢與五錢之間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