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參謀部內,雖然是臣在主持,也請了賈大人、田大人從旁協助。不過,光靠我們幾個人也不行,臣招募了一些有才之士,但依舊略顯單薄。”
“故而,臣暫時培養了兩個小青年,作為未來參謀部的主力。”
“其一是楊修。”
“此子是楊彪老大人的兒子,天資聰穎,能舉一反三,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其二是徐盛,他此前一直跟在陛下的身邊學習,也隨太史慈學兵法,也隨典韋學武,後來在廣縣書院讀書,如今長大了,也算有所成就。”
“不論是楊修,亦或是徐盛,暫時還達不到卑職的要求,還需要繼續學習。不過學習時,也不能閉門造車,要增長見識,要磨礪性情。”
“此次攻打涼州,臣希望這兩人能入軍中磨礪。他們不需要參與出謀劃策,只是多看、多聽,以便於增長見聞,為將來打基礎。”
郭嘉說道:“如果參謀部的人,連戰場沒有去過,連戰鬥都不清楚,那就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到實處。”
劉梟倒是有些驚訝,郭嘉竟把楊修都拐出來了。他自是希望能培養年輕一輩,因為這些人是大漢的未來,他說道:“你的請求朕準了。”
“謝陛下!”
郭嘉拱手,便又坐下。
事實上幾人商議,也只是議定大方向的政策,敲定一個大的走向,再根據這一走向進行佈局開戰。因為眼下的情況,沒有親臨戰場,不可能制定了詳細的攻打涼州的安排。具體的戰鬥安排,得等抵達前線後,再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
劉梟問道:“賈先生怎麼看?”
賈詡道:“郭大人的分析,已經很完善了,臣沒有異議。”
郭嘉補充道:“陛下,剛才微臣提及的,恰恰是臣和賈大人、田大人平日裡推演商議的,不是臣一個人的建議。”
劉梟點了點頭,便不再詢問了。
當即,劉梟派人將楊彪、馬日磾、黃琬、太史慈等人請到大殿內,宣佈了攻打涼州一戰的安排。
攻打涼州,馬日磾、楊彪等人自是贊同。因為不論是楊彪,亦或是馬日磾等人,他們都心心念念著,希望能早日一統天下,再興大漢。
出兵一事,很快定下。
帶兵的主帥,自是太史慈無疑。
楊彪表示贊同,心念轉動,卻又說道:“陛下,攻打涼州李傕這一戰,老臣建議,由太史慈將軍全權負責。陛下為九五至尊,理應坐鎮中樞,不應當去前線冒險。”
劉梟笑了笑,說道:“涼州一戰,關係大漢的未來。拿下涼州,大漢就有了東出天下的根基。如果拿不下涼州,只是困於長安。這一戰至關重要,朕必須御駕親征。至於朝中的事情,有諸公協助,朕不擔心會發生問題。”
他可不願意一直呆在皇宮,尤其朝中的一切,都已經上了正軌,交給楊彪等人處理,劉梟能夠放心。他御駕親征,以太史慈為主將,反而覺得自在。
對太史慈擊敗李傕一事,劉梟倒是不擔心。
拿下涼州不難,難在涼州的治理。涼州不是弘農郡,不是河內郡,更不是京兆尹,因為這些地方几乎都是漢人百姓。但涼州境內,雖然以漢人為主,但還有許多的外族,諸如羌人、氐人等。
這些人治理起來,便不似漢人那麼簡單。
所以,劉梟要親自去。
楊彪一聽劉梟又要御駕親征,頓時覺得心塞。歷代的君王,哪有這樣每次都往前線跑的,偏偏劉梟還樂此不彼,還大談道理。只是想到劉梟的決定,楊彪心中嘆息,他知道勸說不了了劉梟,只能提醒道:“陛下御駕親征,請保重龍體,不可犯險。”
劉梟道:“楊卿放心,朕只是坐鎮中軍,不會親上前線。打仗的事情,自有太史慈負責。”
楊彪便不再說話了。
劉梟下了詔令,由太史慈調遣兩萬精兵出征,而郭嘉、楊修和徐盛隨行。至於賈詡和田豐身兼朝中的政務,兩人是脫不開身的,必須留在長安。
大軍誓師出征,併發檄文討伐李傕。
劉梟討伐李傕的訊息,很快開始傳開。這訊息對中原各地的諸侯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各地的諸侯帝王都忙著兼併其他人的事情,都忙著開戰,沒有閒工夫管劉梟。
只要劉梟不是兵出函谷關,不攙和中原的戰事,他們懶得搭理。然而,但這一訊息再往西,傳到涼州境內時,李傕一接到送上來的信函,頓時就緊張了起來。
劉梟敗匈奴,滅樊稠,如今要來對付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