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卻是又來了兩位救星,一位乃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楊戩,第二位乃是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弟子黃天化,這黃天化正是武成王黃飛虎長子,那楊戩有九轉元功護體,雖然不懼魔家四將,但也戰勝不了。只是殺死了老四魔禮壽的花狐貂,盜走了魔禮紅的混元傘。
後黃天化來到城中,出戰魔家四將,卻被魔禮青祭起白玉金剛啄,將其打死。隨後又被其師清虛道德真君,派坐下白雲童子帶上山救活,並教訓一番,賜下攢心釘,再次下山後,祭起攢心釘將魔家四將一一打死,破了朝歌大軍你道清虛道德真君為何要讓黃天化遭此一難?卻是清虛道德真君知道,黃天化之父黃飛虎在西岐身居高位,怕黃天化貪圖富貴,忘了修行人的根本,所以故意在黃天化第一次下山之時,未曾賜下攢心釘,故意讓其遭此一劫,以警示黃天化。
要不然,若是清虛道德真君在黃天化第一次下山之時,就將攢心釘賜下,黃天化又怎會有此一劫?卻說朝歌敗軍退到水關,將魔家四將兵敗之事,告之水關總兵韓榮。韓榮慌忙具表報上朝歌聞太師處。
這日聞太師忽然得到遊魂關竇榮奏報,說是大敗東伯侯,東伯侯此時也已退兵。正自高興,又接到三山關鄧九公奏報,亦言大勝,南伯侯此時也已退兵。就在此時,水關韓榮地奏表也到了。聞太師看完只氣得三尸神暴躁,七竅內生煙。額上神目張開,射出二尺長短的白光。朝身旁的侍從說道:
“不想以魔家四將之英勇,也被姜尚所敗。”
第二日上朝,聞太師便上奏,欲親自帶兵征討西岐。帝辛聞言心中卻是暗喜,想道:
“你走了,寡人便不必再天天上朝受累了。”
忙吩咐左右道:
“速發黃、白鋮。得專征伐。”
聞太師擇好吉日,便起兵三十萬向西岐行去。卻說聞太師離了朝歌,渡黃河,過池縣,往青龍關而去。在去青龍關的路上,又收了鄧忠、辛環、張節、陶榮四將。同時之前不見蹤影的張桂芳也復身來投,要待罪立功,那聞仲見大將來投分外欣喜,就覺得身邊所帶大將太多,不必如此,而且那佳夢關主將新喪不可無人鎮守,於是就命令那隨自己討伐過北海的鄭倫、陳奇兩人為佳夢關主將,鎮守佳夢關。
之後聞仲自領兵過了青龍關,待過了青龍關,來到西岐城下,安營紮寨。第二日便送上戰表,姜子牙回覆三日後會戰。三日後,雙方在西岐城下襬開陣勢。
這邊聞太師看見子牙把隊伍調出,兩邊大小將官一對對整整齊齊:哪吒登風火輪,手提火尖槍,對著楊戩、金吒、木吒、韓毒龍、薛惡虎、黃天化、武吉等待衛兩傍。寶旗下,子牙騎四不相。
而姜子牙也向聞太師看去。只見聞太師在龍鳳幡下,左右有鄧、辛、張、陶四將。太師面如淡金。五柳長髯,飄揚腦後,手提金鞭。九雲冠金霞繚繞,絳綃衣鶴舞雲飛,陰陽絛結束,朝覆應玄機。坐下麒麟如墨染,金鞭擺動光輝。兩位首相互相端視片刻,都對對方氣度所折服。
聞太師出陣說道:
“姜尚,今天王在上,你不尊君命,自立武王。欺君之罪,敦大於此!及至問罪之師一至,不行認罪,擅行拒敵。殺戮軍士命官。大逆之罪,敦加於此!今吾自至此,猶恃己能,不行降服,猶自興兵拒敵,巧言飾非,真可令人痛恨!”
姜子牙狡辯道:
“太師差矣!自立武王,固是吾國未行請奏;然子襲父廕,何為不可。況天下諸侯盡反成湯,也是欺君不成!只是人君先自滅綱紀,不足為萬姓之主,因此皆叛背不臣,此其過豈盡在臣也。若論殺朝廷命官士卒,是自到此取死討辱,尚等並不曾領一軍一卒,或助諸侯,或伐關隘。太師名振八方,今又到此,未免先有輕舉妄動之意,在尚怎敢抗拒。不若依尚愚意:老太師請暫回鸞轡,各守疆界,還是好顏相看;若太師務任一己之私,逆天行事,然兵家勝負,未可知也。還請太師三思,毋損威重。”
聞太師聞言,只氣得滿面通紅,說道:
“無恥之徒還敢狡辯,誰與我拿下此賊!?”
太師身後有鄧忠聞聲而出,向姜子牙殺去。子牙身後武吉拍馬迎上。太師身後眾將見鄧忠急切間,不能戰勝武吉,便一股腦衝山前去,姜子牙身後眾將也拍馬迎戰。雙發一場大戰只殺的天昏地暗。聞太師見眾將皆被擋住,便催動座下墨麒麟,向姜子牙殺去,姜子牙亦催動四不相,急架相迎。聞太師久在戰陣,鞭法犀利,又豈是姜子牙能夠抵擋得住。
聞太師見姜子牙雖在下風,卻也是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