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的櫃檯裡,早就沒有任何食品可賣了。只剩下無精打采的售貨員守著空空的店鋪,未到下班時間,就早早關上店門。所以一到晚上,這條大街一片漆黑,連路燈也是這盞燈亮、那盞燈不亮地顯得那樣淒涼。一片漆黑,正好適於做黑交易,於是逐漸這裡就出現了天津最大的票證黑市。人們在這裡進行地下的票證交易,也算是互通有無吧,一時有了什麼困難的人,就來這裡買幾斤糧票,在飢餓年代裡,這裡成了一個最熱鬧的地方。

詩人林希掏出8元錢,買到2斤粗糧票。

肉和油的故事(1)

糧食固然性命攸關,但居民更向往的是油和肉。味道香濃可口,回憶辛酸苦澀。

食油與糧食同時在1953年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所以很多城鎮在1955年印發糧票時也同時印發了油票(食油票、食油購買證)。起初面額有“半市斤”“1市斤”“1市兩”“4市兩”(125克重)幾種。不久由於食油稀缺,其面額便趨向微小,“半兩”“5錢”“1錢”等等相繼使用。甚至災害時期出現了“5分5厘”(河南鎮平縣1965年印行)“1錢6毫”(1966年河南輝縣印行的社教專用油票、1965年安陽縣印行的幹部臨時油票),計量單位竟如同金銀一樣細微(參看圖1,2)。

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肉票(豬肉購買證),是在1957年7月印行。由於1956年秋批判“反冒進”,過早地強制實行農業合作化,對於廣大農村的飼養業帶來負面影響,例如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省會成都市,印發了“半市斤”、“1市斤”兩種豬肉購買證。1958年大躍進之後,農業生產大滑坡,生豬數量銳減,肉食供應日趨緊張;1959年底,甚至昂貴的豬肉罐頭也全部從貨架上消失了。1960年,四川成都肉票面額減少到“2兩”,山西太原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