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評委通常是來自各種電影工會的擁有一定成就的導演、演員、特效師、製片人、燈光師等等,單單我們華人就有十個左右,比如我比較熟悉的子怡、烏君梅、李連杰、賈樟柯等,但是和美國電影工業多達6000人的可投票人數相比,華人代表的票數微乎其微。”
“一共幾千人決定獎項歸屬,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容易作弊,想要買通一兩個評委容易,但幾千個恐怕難度多了不是一點半點吧,而且還有一條好處就是不會因為個別評委另類不同於常人的審美而埋沒了好電影,幾千個評委憑藉愛惡投出的票足以選出大多數滿意的影片,這樣的影片通常不會太過於晦澀玄虛,比較符合大眾的觀影趣味,而且因為投票的都是業內精英,這又保證了被選上的影片有一定的質量保證,而不會像普通電影愛好者那樣執著於大明星和大場面,貪圖視覺享受,忽略其內涵本質,從而失去了公正和客觀。”
“當然我們肯定是湊不出幾千人的,畢竟我們的電影工業沒有那麼發達,人家每一個電影的相關工種基本都有工會,而我們國內是沒有如此齊全的機構的,好在我們有一些門檻比較高的協會,比如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導演協會、演員工會。”
“巧了,我恰好同時是這三大協會的會員,對這些協會也算有一些瞭解,在坐的製片人協會理事長三爺,演員工會會長黃宏老師且先不提,導演協會的李少紅會長、黃建新前會長也都是很有魄力,是真正希望能幹點實事的業界領袖,可是我們所處的這些協會除了每年搞一次協會內部表彰還不怎麼為外界所知之外,我們又做了些什麼,我們那些決策和討論又有哪些是真正落到實處,影響或引導了行業的進步和發現呢!難道各位沒有覺得我們缺少一個讓我們發出聲音,體現我們存在意義的舞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