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節 初抵錦西

來了,一併說來聽聽。”

太史慈心裡本就有事,這會兒經郭嘉如此一慫恿,便藉著酒勁與剛才的話頭,張口問道,“奉孝覺得文和先生怎樣?”

“經達權變,乃良平之才。”郭嘉四平八穩地評價道。

“僅是如此?”太史慈皺眉追問。其實太史慈也說不出賈詡究竟有什麼問題,只是軍人的直覺令他始終覺得那個老者深不可測。同時也難以像信任郭嘉那般信任賈詡。當然這也可能與賈詡加入蔡吉陣營時間過短有關,所以太史慈之前並沒有同任何人談起過自己對賈詡的顧慮。

“子義,賈文和有何打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吾等同心協力助主公成大業。”郭嘉說到這裡,像是看穿了太史慈的心思般狡黠地笑了笑道,“放心,還有那小子跟著主公。”

“啊欠!”

迎著初露的晨曦。龐統在甲板上打了個響亮的噴嚏。深吸一口氣之後,少年雙手一背信步走到了船舷邊。但見目光所及之處皆是青灰色的海水,唯有偶爾自長空掠過的幾隻海燕顯示出船隊其實離陸地並不遠。而事實上龐統所在的這艘飛雲號連同緊隨其後的船隊,早已離開龍口港一月有餘。此刻就算看到陸地也應該是遼東的海岸線。

一想到自己即將踏上幽州隨蔡吉一同深入袁氏腹地,龐統負於身後的雙手便下意識地攥緊了起來。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撼一方之霸主。那可是任何謀士都夢寐以求的功績,而他龐統此刻正以未及弱冠的年齡參與其中。無論是出於報答蔡吉的知遇之恩,還是出於實現自己的抱負。龐統都覺得自已有必要好好幹一場,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並不只有潁川才出謀士,荊州鹿門子弟同樣能出經世之才。

“孔明。汝何時能北上?天下已動。時不待我!”龐統在心中如此默唸著。

在離開東萊之前,龐統寫了幾封信託人帶回荊州老家,這其中既有給自己家人的,也有寫好好友的。但唯有在給諸葛亮的信中,他提及了自己即將北上幽州的事。因為龐統相信憑諸葛亮的才智應該能從那簡單的字裡行間看出北地即將有大變。須知自打龐統自東萊出仕以來,已經不下三次修書勸說諸葛亮北上東萊。由於龐統很清楚高官厚祿並不能令自己的好友心動,所以他在信中所談皆是東萊的政令如何通常,東萊的百姓如何安居。東萊的兵馬如何強壯。同時亦提及了自己之前的許都之行,以及眼下各大諸侯的動向。總之龐統希望諸葛亮在看到這些後,能離開隆中的茅廬同自己一起運籌帷幄縱橫天下。

然而令龐統失望的是。諸葛亮在回信中並沒有流露出任何北上的意思。相反他在回信中不止一次地勸說龐統要輔佐蔡吉忠於漢室。說實在的,蔡吉一直以來都對漢室敬畏有加。無論是早年借兵救駕。還是後來的上呈上計簿,再到出兵討伐袁、呂二逆。相較大多數諸侯的所作所為,蔡吉完全當得起漢臣二字。只是龐統本人對漢室並不感冒。在他看來國家淪落至此,漢皇室需要負很大的責任。加之許都之行中當今天子劉協並沒有給龐統留下深刻的明君印象。所以倘若有人能取劉氏而代之,龐統亦不會覺得有多驚訝。當然龐統同樣也清楚諸葛亮有著一股子雖九死其猶未悔倔強脾氣。只要是他認準的道理,就算是要逆天行事也會再所不惜。

所以龐統在猶豫再三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將幽州之行透露給諸葛亮。期望能令諸葛亮有所心動。畢竟荊州的格局實在太小,那怕真能實現荊州流傳已久的“鼎足論”,其結果也不過是割據一隅而已。而從蔡吉眼下的所作所為看來,其圖謀絕不會僅僅止步於坐擁一地。

思慮至此,龐統忽然覺得鼻子底下涼涼的,不禁下意識地吸了吸鼻子。對於常年在荊、揚二州遊學的龐統來說,一望無際的大海並不會令他反胃,但渤海上凜冽的海風卻會讓他不由自主地掛起鼻涕。為了不讓這等煞風景的模樣繼續下去,少年果斷決定回船艙等開飯。卻不曾想才一回身,身後便傳來了一陣叫好聲。

少年心性的龐統不由回頭一瞅,待見船頭甲板上十來名水手正簇擁舞棍的漢子連聲喝彩。而那漢子赫然就是此番隨蔡吉一同北上的降將張遼。雖說渤海上的天氣寒冷異常,可張遼卻依舊精赤著上身露出一身鐵石拼鑄般的肌肉。而他手上的那八尺長棍,或刺或挑,夾帶著汗水呼呼作響,宛若一條游龍躍海而起。

“這男子也在憋足了勁想要建功立業啊。”龐統並不懂棍法、槍法,但身為門外漢的他此刻卻能從張遼的一招一式中感受到對方的心境。

話說張遼與龐統幾乎是同時加入蔡吉麾下的。但龐統在過去的一年之中先是與蔡吉一同入許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