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

迎著五月的徐徐微風,曹操在荀攸、夏侯淵、徐晃等部將的簇擁之下策馬登上了位於延津以南的一處山坡之上。本該正處農忙季節的黃河沿岸,如今放眼望去卻是一片蕭瑟荒蕪,直透著一股子肅殺的氣息。原來就在一個月前,取得黎陽大捷的袁紹派遣大將顏良為先鋒渡黃河進駐白馬港。作為回應曹操則將附近各縣的百姓一併沿黃河向南遷徙,從而在白馬與官渡之間堅壁清野出了大片區域作為他與袁紹的決戰之所。

沒錯,曹操此番是抱著決戰之心來同袁紹對峙的。易京與黎陽兩城的前車之鑑,讓曹操乃至天下人意識到高大厚實的城牆已無法阻擋袁本初的進攻。曹操想要戰勝袁紹就不得不在野戰中取得戰果。然而袁紹此番南下的兵力是曹軍的三倍有餘,這便意味著曹軍必須集中兵力方能與袁紹一較高下。集中兵力的代價自然就要放棄一些城池,哪怕這城池是曹操曾經的起家之地——鄄城。

“袁紹擁兵十萬,自以為所向無前,看到鄄城兵力溥弱,定會瞧不起鄄城,繞道而去。可倘若主公給鄄城增兵,則必會引袁紹領兵來攻。且以鄄城的守備根本無法抵擋袁紹大軍。一旦鄄城陷落,豈不是白白損失主公和鄄城兩處的兵力?”——這是曹操出征之前,鄄城守將程昱的一番進言。依照曹操最初的佈置,他原本是打算調撥兩千名士兵協助程昱固守鄄城。可程昱卻固執地堅持只以七百人守鄄城,並且向曹操做了以上這段解釋。曹操聽罷在讚歎“程昱之膽,過於賁、育!”的同時,也遵照程昱所言不再向鄄城增兵。

如今看來程昱的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袁紹在率主力渡黃河之後,果然沒有派兵進攻鄄城,而是直接繞道兵指延津。見此情形,曹操在暗歎“本初自大”之餘,倒也徹底安下心來開始潛心調兵遣將與袁紹周旋起來。

“啟稟司空。約有五六百騎袁軍進抵延津。”

斥候的稟報打斷了曹操等人欣賞風景的心情。但見站在曹操身旁的部將史渙立馬轉身向曹操進言道,“司空機不可失,末將這就領兵阻擊!”

其實也難怪史渙會如此急著出兵。原來曹操這次帶來的兵馬不過六百人,同此刻斥候打探來的袁軍先鋒不相上下。倘若這會兒不出兵阻擊,等袁紹的大軍悉數到場之後。豈不是更沒機會取勝?

然而面對史渙急切地進言。在場的其他曹營將領卻並沒有附和的意思。至於曹操更不動聲色地沉聲下令道,“再探。”

“喏!”斥候領命之後,快速消失在了眾人面前。而除了史渙對曹操的決斷表示驚訝之外,其餘諸將都顯得頗為淡然。徐晃甚至乾脆翻身下馬找了塊凸起的土墩坐下,開始擦拭起他的愛斧來。

不過僅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先前領命而去的斥候又風風火火地帶回了新的戰報,“啟稟司空,袁紹軍騎兵逐漸增多。步兵不可勝數!”

斥候此話一出,史渙下意識地倒抽一口冷氣將目光再次投向了曹操。可此時的曹操依舊面色如常。但見其先是看了看篤定的徐晃,又掃了一眼山坡背陰處正整裝待發的曲部。跟著便張口下令道,“再探。”

言罷曹操也不管神情驚訝的史渙與斥候。而是回頭兀自向夏侯淵下令道,“妙才,傳令各部,解下馬鞍,放馬休息。”

“得令。”夏侯淵咧嘴一笑,策馬下山傳達了曹操的命令。

與此同時曹操與荀攸則自顧自地翻身下馬,像徐晃一樣找了塊乾淨的地方坐下歇息。一旁的史渙等人見狀,心裡雖納悶得很,卻也不得不照著曹操的話去做。一個個下馬解鞍圍坐到了曹操的身邊。不過史渙還是不放心地向曹操提醒了一句道,“司空,再等下去,元讓將軍所率的輜重可就得經過延津也。不若即刻派人知會元讓將軍讓其領兵回守營壘?”

耳聽史渙提到了夏侯惇所率的輜重,身為軍師的荀攸心意味深長地冒出一句道,“眼下正是引敵上鉤的大好時機,元讓將軍怎麼能就此離開?”

荀攸此話一出,饒是史渙再木訥,也總算是聽出了些門道。而作為始作俑者的曹操則看了看荀攸,微微一笑,抽出長劍像徐晃那樣擦拭起來。身為一個在沙場征戰多年的諸侯,曹操十分清楚自己要戰勝袁紹唯有以奇制勝。以奇制勝或許並不能殺傷多少袁紹的兵力,但卻可以鼓舞自家士氣,打擊敵方士氣。特別是在袁紹裹挾“天崩地裂”之術橫掃黃河兩岸之際,士氣二字更是顯得尤為地重要。

不過以奇制勝的關鍵並不在於其戰術有多精妙,而在於實施者的心理素質有多頑強。歷來能以奇制勝者,往往都是膽大心細、善於忍耐之輩。就像豺狼虎豹捕食獵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