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

姑且不論劉協與曹操的戰意有多麼堅定,至少在不少人眼中堅定的意志並不能改變實力上的差距。因此在這個建安三年的冬天,面對袁紹的發來的檄文,兗州、河內,乃至豫州等地的一些郡、縣宛如狂風席捲過的麥田一樣倒戈響應。不過這些州郡之中的多數官吏還是心向大漢的,像是陽安郡都尉李通就嚴詞拒絕了袁紹授予的“徵南將軍”頭銜,並將袁紹使者的首級連同印綬上交給曹操。

而在荊州,名士韓嵩更是公開放言,“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併力勸荊州牧劉表拒絕袁紹結盟的請求。不過劉表顯然有他自己的小九九,因此面對荊州名士們尊漢的呼聲,劉表既沒有響應袁紹,也沒有出兵勤王的意思。事實上,像劉表這般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的態度,是絕大多數諸侯的一致選擇。像是前將軍馬騰、鎮西將軍韓遂等關中諸侯都保持中立,坐觀成敗。至於涼州牧韋端雖在部將楊阜的勸說下決定站到曹操這一邊,但也只是口頭上支援並沒有實質上的表現。畢竟關中地區軍閥、異族林立,韋端也怕自己一旦調兵參戰會後院起火。

與韋端情況相似的是劉備與孫策。劉備雖說一直以來以漢室宗親自居。不過在東征呂布過後,頂著揚州牧頭銜的劉備一回到廬江便忙不迭地點齊人馬攻擊盤踞壽春的劉勳部。而孫策在得知劉備接任揚州牧之後,一方面對曹操頗有微詞,另一方面則在周瑜等人的輔佐下接連攻克丹陽、豫章兩郡,大有一統長江以南與劉備隔江對峙的架勢。因此劉備與孫策雖在名義上依舊奉漢室為正統。可都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出兵北上參與袁曹大戰。

既然中原多數的諸侯都對袁紹稱帝採取觀望的態度,那既是漢臣,又是袁氏附庸的蔡吉部,當下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話說,當初得知袁紹在鄴城稱帝的訊息之後。還在回東萊路上的蔡吉可著實暗舒了一口氣。須知歷史上,袁紹在消滅公孫瓚之後確實曾計劃稱帝。為此他特地派大兒子袁譚出兵接應意圖北逃的袁術。不過袁術在歷史上因曹操部的阻擾沒能北上將玉璽交給袁紹。之後袁紹在沒玉璽的情況下放出稱帝的風聲,卻因為地下僚屬的強烈反對。最後只得將稱帝的計劃暫時擱淺。現如今在蔡吉的一番佈置之下,袁紹不僅比原有歷史早一年擊敗公孫瓚,還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傳國玉璽。更有于吉等術士在一旁暗中造勢。所以蔡吉並不擔心袁紹缺乏稱帝的野心。她只是怕冀州的民意還是像歷史上那般強烈心向漢室,從而阻擾袁紹稱帝的決心。不過隨著袁紹宣佈稱帝,之前的一系列擔憂也統統隨之煙消雲散了。

然而還未等蔡吉舒心多久,回到東萊的她立即就一個頭兩個大起來。原來在短短的半個月之內,蔡吉連續收到了兩個了不得的冊封,一個是大陳皇帝袁紹授予“徵東將軍”頭銜,另一個則是大漢皇帝劉協授予的“都亭侯”封號。

“那就既做徵東將軍,又做都亭侯嘛!”——這當然只是自嘲的玩笑話。蔡吉十分清楚事態演變至此。雙方都在逼她儘快向天下人攤牌。雖說蔡吉做這麼多事就是為了營造時機脫離袁紹。但是如何攤牌?何時攤牌?卻是一樁藝術活。為此蔡吉便將一干文臣武將召集到了府中商討應對適宜。

“諸君想必皆已知曉,袁紹與漢帝各自派了使節來東萊。”廳堂之上一席宮裝打扮的蔡吉環視了一番在場的僚屬之後,自嘲地笑問道。“依諸君看來,本府該見那一個使節為好?”

面對蔡吉的詢問。在場的文武幕僚雖早有準備,卻還是在底下交頭接耳了一番。不過很快身為謀主的郭嘉便率先拱手進言道,“如今袁紹、曹操兩雄相持,天下的重心在於主公。倘若主公想有一番作為,可趁二人鬥得兩敗俱傷之時起兵。倘若主公沒有那個意思,則應當選擇所應歸附的物件進行援助。”

郭嘉說罷便目不轉睛地緊盯著蔡吉,等待她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而其他一干文武幕僚也是同樣的反應。畢竟臣下的智謀再多,也必須依照主公的志向來定方針,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就蔡吉目前的情況來說,脫離袁紹已是鐵板釘釘之事。可脫離袁紹之後,是像郭嘉說的那樣“有所作為”,還是另找一個穩妥的靠山繼續做附庸。這是擺在蔡吉面前的第一個問題。

於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應承著在場眾人炯炯有神的目光,蔡吉深吸了一口大聲宣佈道,“本府是漢臣,只會忠於大漢。”

蔡吉的話音剛落,坐在她右手邊的賈詡就忙不迭地進言道,“若是如此,主公應立即向天下昭告忠漢之心,將袁紹的使節斬首送交許都,並出兵援助曹操。倘若主公像其他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