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

當郭嘉的飛鴿傳書傳到蔡吉手中時,齊吳聯軍正在為西渡漢水而做準備。話說組織數萬大軍渡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秋朝已退,但漢水下游水深江寬,戰馬無法直接趟水過江。為提高大軍過江效率蔡吉遂命人在江上搭起兩座浮橋方便車馬渡江。

孫策和周瑜得知齊軍要在漢水上架設浮橋,雙雙領著親兵跑來江邊看熱鬧。就見齊軍先在漢水兩岸把兩艘,三艘,或四艘船聯成一段一段的浮橋單元,然後銜尾徐行江中,組拼成橋。連線船隻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竹子。起先齊軍僅在兩岸固定浮橋,後來因江心風大,為了穩住浮橋齊軍便用鐵鏈綁上三、四斤重的山石充當船錨固定船身。而在一些水流湍急的地方,齊軍則用大木排數層交差綁成木筏用來代替舟,以減少迎水面,降低橋身水壓。

起先孫策與周瑜只是抱著好奇而又輕鬆的心態在旁觀察,待看到造橋的齊軍各司其職,不大一會兒工夫便搭出了浮橋的雛形,兩人臉上的表情由不得地愈來愈凝重,愈來愈嚴肅起來。半晌過後,孫策終於忍不住低聲向身旁的周瑜探問道,“公瑾,大江能架此橋乎?”

孫策所說的“大江”乃是指後世的長江的下游。長江作為華夏第一大河,歷來都是南方勢力用來自保的天險。而蔡吉在漢水架設浮橋的做法則讓孫策不禁擔憂有朝一日齊軍會照葫蘆畫瓢也在長江上橫架起數道浮橋。不過面對孫策的疑慮,周瑜卻是一邊凝視著江面上幾近成型的浮橋,一邊兀自搖了搖頭道,“大江寬四百餘丈,數倍於漢水。且江上風高浪急,僅憑浮舟難穩橋身。”

“若將樓船以鐵索相連鋪以木板乎?”孫策不甘心地追問道。

周瑜回過頭衝著孫策似笑非笑道,“伯符,猶記得赤壁否?”

孫策經周瑜如此一提醒,立馬就回過了味來,轉而失聲笑道,“若非公瑾提醒。孤險些一葉障目也。”不過孫策嘴上雖說得輕鬆。心裡卻是對齊軍架橋鋪路的本事頗為眼紅。就聽他跟著感嘆道,“素聞蔡安貞深得墨學真傳,能造巧奪天工之器。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周瑜卻是擺起了手道,“伯符有所不知,浮橋並非蔡安貞獨創之物。新莽末年,偽帝公孫述為阻止漢軍入蜀。曾於荊門、虎牙間架設浮橋,阻斷江面。人稱虎牙浮橋。此橋後被舞陰侯岑彭焚燬,公孫述亦兵敗被殺。故浮橋絕非水戰利器。倒是齊軍架橋分工明確,井然有序,足見蔡氏治軍有方。”

“公瑾言之有理。”孫策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其實就算沒有周瑜提醒。孫策透過近些日子與齊軍的接觸,多少也見識了點蔡吉的治軍之道。在他看來能將數萬兵馬操練得紀律嚴明、進退有度的人在軍事上至少不會是個門外漢。

且就在孫策和周瑜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品齊軍之時,遠遠瞧見一席戎裝的蔡吉在一干齊營文武的簇擁之下正朝他倆這邊打馬走來。孫策當即與周瑜一同拍馬上前。朗聲笑道,“齊侯連舟為橋。好生令人佩服!”

“雕蟲小技讓吳侯見笑也。”蔡吉拱手還禮。這倒不是蔡吉故作謙虛,實在是與後世的諸多著名的軍用浮橋相比,眼前這兩座浮橋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功用上都顯得有些簡陋。倘若聽到剛才周瑜有關長江江面寬無法架浮橋的說法,蔡吉多半會報以人畜無害的一笑。因為後世的宋太祖趙匡胤就曾在長江採石磯段用三天時間“不差尺寸”地架好一座一千多米長的平坦浮橋。

而照目前的施工進度,齊軍在前土遁旗主蕭柏的指揮下,多半也能在天黑前架架好兩座浮橋。所以在同孫、週二人寒暄一番後,蔡吉立馬便自信地放話道,“浮橋落日前可成,孤今夜便會渡江,還請吳侯早作準備。”

孫策和周瑜聽聞蔡吉要連夜渡江雙雙為之一驚,同時他二人也總算弄明白了齊軍搭建浮橋的真正用意。而考慮面前這位女諸侯做事向來有章法,孫策當即神色一凌探問道,“齊侯急於渡江,可是劉備攻曹?”

“非劉備攻曹,而是時局有變。”蔡吉說著從懷中取出郭嘉發來的情報遞給孫策。

孫策接過錦帛快速掃了一眼,旋即劍眉一豎冷笑道,“馬超叩關請封?區區胡種亦想分封諸侯乎!”

孫策之所以會如此小覷馬超。一來是因為兩者沒有交過手。僅比馬超大一歲的孫策早已是割據東吳名滿天下的諸侯,而馬超則在他老爹進京為官之後才開始在涼州嶄露頭角。二來孫策的父親孫堅早年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是唯一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英豪,官拜破虜將軍並受封烏程侯。反觀馬超的父親馬騰直到前年才被曹操上表封為衛尉。也無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