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章 入葬,英烈祠

將士們。

劉博源親自揮鏟,埋葬為國捐軀的陣亡將士。

做完這一切後,送葬才算結束。

但是,這還沒有徹底完成。

劉博源曾說過,將會為陣亡的將士們建廟立碑。

因此,劉博源一邊命工匠加緊刻寫石碑,一邊選擇建廟之地。

很快,劉博源便在威武城外的響鈴塔下,選好了建廟之地。

響鈴塔,一座修建於前朝泰定年間(1324年—1328年)的磚石高塔。

因建塔之時,塔上掛有風鈴。

風吹鈴響,聲傳十里。

故而名為響鈴塔。

可時過境遷,風鈴早已不在了。

在響鈴塔的下方,是一座名為鴻門寺的寺院。

寺院雖早已荒廢多年,但寺院的房屋還是非常堅固的。

此地,正是一個建廟的絕佳之地。

距離威武城不遠,又能很好的利用起這座寺廟。

為此,劉博源重新對這座寺廟進行了翻修,並取名為英烈祠。

而響鈴塔上的風鈴,劉博源也命人打造,再度掛上石塔。

至此,當響鈴塔上的風鈴聲響起時,人們就會記得塔下的英烈祠。

當做完這一切後,時間已是悄然來到了十一月份。

這十月份期間,劉博源雖然在忙著威武軍的事務,但對於大明境內的關注,也是沒有放下的。

十月初,在經過一番緊張的策劃和籌備後,兵部尚書楊嗣昌認為增兵、增餉等諸事皆已就緒,遂向崇禎皇帝上書,請旨展開對流賊的圍剿。

並且,楊嗣昌還大放厥詞:兵餉到齊,三月可平賊,了十年不解之局。

急於平賊的崇禎皇帝聞後大喜,毫不猶豫的同意了楊嗣昌的‘三月平賊’計劃,並命其速付諸實施。

於是,由楊嗣昌主持的這個聲勢浩大的四正六隅十面圍剿計劃,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面對官軍的十面圍剿,原本擅長流竄作戰的流賊,很快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原本還想繼續在河南流竄的張獻忠等流賊,被左良玉與河南總兵王紹禹聯合圍剿,只得狼狽的逃往湖廣。

而還在鄖襄山區的闖塌天等流賊,也遭到了鄖陽巡撫戴東旻與湖廣巡撫王夢尹的四面包圍,難以出山劫掠,生存也變得極為艱難。

至於還在甘陝的李自成等流賊,也迎來了洪承疇與孫傳庭的聯合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