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十月十三日。
京城,紫禁城。
東暖閣內。
一眾內閣大臣們全都面色緊張的跪伏在地,聽著御階上崇禎皇帝的咆哮聲。
“求援,到處是求援,難道就沒有一份捷報奏摺嗎?”
“我大明上百萬軍隊,難道就真的敵不過這區區十萬建虜?”
“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到處是各州府的求援奏摺,當地的駐軍就守不住這城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討要糧餉的時候可從不手短,如今竟如此的無能!”
崇禎來回的在御階上走動,憤怒的聲音在大殿內迴響。
“譁!”
御案上擺放的一大堆求援奏摺,被暴怒的崇禎皇帝一把掃落在地。
“請皇上息怒!”
一眾內閣大臣連連磕頭,神情甚是不安。
稍稍發洩了一會後,崇禎皇帝這才坐回到了龍椅之上。
良久,崇禎皇帝的聲音再度響起。
“諸位愛卿都起身吧!”
聲音顯得很是疲憊,卻又帶著些許的無奈。
“謝皇上隆恩!”
一眾內閣大臣磕頭謝恩,恭敬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諸位愛卿,你們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如今清軍入寇,可有什麼應對之策啊?”崇禎皇帝希冀的目光望向眾閣臣。
然而,面對崇禎皇帝的詢問,眾閣臣皆是沉默無言,一言不發。
“劉愛卿,你來說說吧!”
見無人回答,崇禎皇帝只好將目光望向內閣首輔劉宇亮。
劉宇亮站了出來,對著崇禎皇帝躬身行禮道:“回皇上,如今清軍入寇,四散劫掠,當命各地守軍堅守城池,護衛百姓。而後再調集九邊精銳,逐而滅之!”
崇禎皇帝撫額長嘆,心中甚是無語。
這首輔不是在說廢話嗎,難道朕不知道這樣做嗎。
“楊愛卿,你可有什麼禦敵之策?”
崇禎皇帝只好將希望,放在了兵部尚書楊嗣昌的身上。
“回皇上,此次清軍入寇,皆因議和之事所起。臣以為,當先派出使臣,向皇太極講明緣由,以此讓清軍暫時停止劫掠。”
“之後,我等可趁此時機,廣召天下勤王之兵,共御清軍。”
“到得那時,我大明兵馬齊聚,何懼那區區十萬清軍,是戰是和,還不是由我大明說了算!”
到底是兵部尚書,楊嗣昌所說的方法正合當前應對之策。
崇禎皇帝聽後,面色也變得緩和了許多。
“還是楊愛卿此法甚好!但是當下,該派誰去向皇太極解釋呢?”
“請皇上不必擔憂,臣已有合適人選!”楊嗣昌滿臉自信,彷彿此法定能成功。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如此,那此事就交由楊愛卿負責了!”
“謹遵皇上聖諭!”楊嗣昌低首作輯,應下了這個任務。
應對清軍寇關劫掠之策暫時解決,崇禎皇帝又開始與眾閣臣商討流賊之事。
自再次加征剿餉的詔書下達後,河南、湖廣、陝西、四川等地方的流賊,竟又有復起之勢。
許多逃荒的流民在被逼無奈之下,主動加入到流賊之中,成為了流賊的一員。
雖然剿餉的加徵確實助長了流賊的復起,但剿賊官軍在充足的軍餉下,還是慢慢的將流賊鎮壓了下去。
四川的六隊祁總管、陝西的李自成、河南的大天王等流賊,皆被剿賊官軍打的四處逃竄。
眼看著大明境內的流賊將要徹底剿滅,崇禎皇帝也不由得心情大好,並當場對主持圍剿流賊大局的楊嗣昌大肆誇讚。
而楊嗣昌則是謙虛的回應,並反拍崇禎的馬屁,言道圍剿流賊之功皆是皇上統轄指揮有方。
這惹得愛面子的崇禎皇帝哈哈大笑。
一時間,東暖閣內的氛圍輕鬆了不少。
正當這時,東暖閣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皇上,大捷,大捷啊!”
人還未進入東暖閣內,尖銳的聲音就已經響起。
崇禎皇帝與眾閣臣眉頭微皺,全都望向了門口。
“吱呀!”
東暖閣的大門被推開,一個身穿青袍的小太監拿著兩份奏摺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皇上,大捷啊!山西太原府繁峙縣令守城大捷,斬獲清軍首級三百顆!”
“另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