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一十一回 將有大動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指出荊州的地理環境是“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作為當時東南西北四個地區中間的核心地區,交通運輸方面一向都比較發達。而襄陽又地處荊州中心地區,交通道路更是發達,當初劉表把荊州首府遷至荊州看中的就是襄陽優越的地理環境。

經過劉表多年的苦心經營,又得益於十多年間從未遭受到戰火波及之故,原本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軍事重鎮,現在在文化、經濟等方面幾乎可以說是冠絕中原,單單是過百萬的人口基數就足以證明一切。

襄陽城外的臨江碼頭上一片繁忙,來自於四方的商旅大多都集中在這裡買賣互市。雖說早年劉表與孫氏結仇時曾下令中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貿易往來,但那隻僅僅是對北面的曹操與東面孫氏而言,與南面的荊南數郡、西面的川中巴蜀卻仍保持著原有的商業互市,必竟荊州也有很多東西出產不了,需要靠從別的地區進口。

只是不知是從何時而起,襄陽一帶與江東、江北的商路慢慢的恢復了過來。或許這是一種必然性,因為不管所謂的小農經濟如何如何發達,始終還是需要有一定的商業往來才能支援下去。而陸仁這個異數人物的出現,在這裡也有不小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很可能是他加快了荊襄地區恢復與東部、北部貿易往來的程序。

早先陸仁在荊州“避難”的那段時間裡,陸仁便藉助一些錯綜複雜的關係成為當時幾乎是唯一能在荊襄與江東之間水運經商的人,甚至在兩地間的糧米鹽鐵這一類的重要貿易互市上都插了一腳進去。有他這個領頭吃螃蟹的人,後面跟風而上的人就不會少……

最初的時候,荊州與江東之間的一些膽大的傢伙還只是偷偷摸摸的幾近於走私,到了後來就已經是明目張膽的經商納稅。相對應的,荊州官方初時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索性就如同把斷絕商路的令文在無形中取消了一般。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沒有誰會和錢過不去,既然兩地間的商貿往來禁止不住,那麼與其讓民間走私錯失大量的稅收,還不如干脆放開一點把稅款收入袋中,這樣至少還能夠皆大歡喜一些。

陸仁離開荊襄時把襄陽的產業大部份都交給了糜竺,但這並不表示就放棄了荊襄乃至川中地區的商路。正相反,現在的糜竺就有如陸仁放在荊襄地區的商貿集團總代理,自己的經營中心放在了夷州其他的一些商道上。

大體上來說,就是夷州把貨物送到荊州,糜竺這裡收到貨物之後再把貨物轉賣給旁人,剩下的事讓糜竺自己頭痛去,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其實對大家都有好處,就拿陸仁來說,陸仁可以把為數不多的優秀人才都集中到夷州的各個層面,同時因為沒有直接性的涉足荊襄,與當地的豪族大家也不會產生直接的利益衝突。像以前陸仁的生意還要應付蔡瑁,現在就不用去管什麼,要頭痛也是糜竺去頭痛。

不過話又說回來,糜竺那是有劉備撐腰的人,一般情況下蔡瑁也不敢和劉備發生直接衝突。這二者之間是什麼情況外人不得而知,只是從糜蔡兩家的商業合作上來看,似乎也達成了某種的一致性才是。總之在荊襄地區的商業大局上來看還是一片太平的,而糜竺對荊襄地區北方商路的打通也大有貢獻……東面的江東地區是陸仁自己直接性的商貿區域,糜竺的手伸不過去,當然要往北方去跑生意。

————————————————————

不說襄陽碼頭上如何繁忙,離碼頭十餘里處的荊州水軍軍營就顯得有些不太像話。在這裡聽不到軍兵訓練的聲間,到是陸上營區裡一個午覺睡到黃昏計程車卒們的呼嚕聲時起彼伏。偶爾會有幾個因為內急跑出帳來方便方便計程車卒,但無一例外的都懶懶散散,方便完了又跑回帳去接著倒頭大睡。隱約間似乎能聽見在營區深處有些嘈雜之聲,但細細一聽卻都是些“買大買小,買好離手”,再不就是骰子與碗的碰擊之聲。

軍港裡停靠著很多的戰船,只是新舊不一,品質也參差不齊。若是從中挑一隻舊些的細看,說不定還能發現未曾修補的斑斑傷痕。這些到也罷了,在一些戰船上甚至能看到水軍士卒掛在桅杆帆繩上換洗晾曬的衣物。這麼說吧,荊襄水軍久不經練且軍紀散漫,水軍戰船未能好好保養的事由此可見。

其實也難怪,劉表文人不習武事,對軍事方面的事幾乎就從不過問什麼,一般都是扔給蔡瑁、張允他們去管。而荊襄這麼多年來沒打過什麼仗,有過的幾次仗動用的也幾乎全是陸軍,襄陽的三萬多水軍基本上就是吃乾飯的。

水軍如此,陸軍也一樣的好不到哪裡去。事實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