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九十九回 亂中取利

火槍是好東西,以6仁現有的條件,如果是像島國戰國時期那些鐵匠工坊那樣純手工製作,並且只是製作火繩槍或燧石槍的話,隔三差五的出來個十條八條的其實也沒啥問題,那6仁卻又為什麼要搞得那麼麻煩?

原因是6仁這傢伙太清楚咱們華夏民眾的山寨能力是有多麼的強大。那些普通的火繩槍或是燧石槍,你今天弄了出來,信不信過幾天就會被別家諸候給山寨出來?

自身的將領數量和兵力本身就是一個大短板,在一段時間之內唯一能倚仗著用來拉平軍事方面差距的,就只有搞這些前的武器。可是這些武器如果過早的被別家諸候給山寨了去,那自己在武器裝備方面的優勢不就沒了嗎?而這也是6仁會再三的訂囑甘寧與黃忠等人要保守火器這個軍事秘密的主要原因了。

這裡不要拿清末時期的事情來說話。實事上早在宋代,華夏大6上就已經有了成系統編制的火器配置;元代的艦船加火炮則是差點讓島國淪陷,不是當時正好碰上了大規模的颱風,島國可能早就完蛋了;再到明代,軍隊火器的使用幾乎都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弓弩,清庭的某個始祖可就是被明代的火炮一炮打中帥帳受了重傷,然後就一命嗚呼……

宋、元、明的滅亡都是一種歷史必然,更多的是輸在了其政治體系上,與火器無關;而清代因為擔心民間武裝會對他們強勢的騎射領域產生威脅,所以別說是火器了,就連民間平常的練武與民眾集會都不允許,所以限制了華夏大6後來的火器展,到後面才會被西方已經十分先進的火器打得……算了不說了。

但這裡也有一條得注意一下,就是在十幾二十年之後,華夏民眾其強大的山寨能力就已經體現了出來。自我開在那時雖然還沒啥戲,但是山寨仿製卻沒啥問題,其中最經典的山寨例子恐怕就得屬德國的毛瑟手槍Red9,華夏的山寨貨則是大家一般所熟知的“盒子炮”、“二十響”,基本上只要是個抗日知名人士,這玩意兒就是人手一支。可那麼多的盒子炮,又難道都是從德國那裡進口過來的?山寨貨肯定是相當多的好不好?

好了,不瞎扯了,反正6仁對自家華夏民眾們的山寨能力是從不懷疑的,而且在瞭解到火繩槍與燧石槍的基本構造之後,也敢肯定這兩種整體構造相對簡單的初期火槍自己真要是過早的就拿了出來,稍有閃失就會被別家諸候給山寨了去。

要知道這會兒可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亂世格局,不是清初時期的一家獨大。在這樣的時局之下,哪家諸候會不認真的考慮武器裝備方面的問題?真要有什麼好東西冒出來,他們都會絞盡腦汁的去獲取與山寨好不好?而火槍這東西將會帶來的影響力,詁計只要是個有些頭腦的諸候都能夠意識得到,更何況如老曹、劉備、孫權這樣的人,那可都是當世梟雄!

而在這一點上,6仁一直以來堅持的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小看了我們華夏古人前輩們的能力與智慧,更不要因為自己有了點先進的東西就洋洋得意,以為別人會弄不出山寨貨。真要是不注意這些事而生了那樣的情況,那我們不就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嗎?”

所以所以,6仁的思想是自己這裡一定要達成一種對方無法山寨,亦或是隻能原始性的山寨的技術優勢之後,才把這些東西正式的亮出來。而雪莉對火燧槍的改良,其實就是在生產工藝上要脫離原始手工型的製造,改走一條半機械化、流水線性質的生產的路線。

模糊一點的說,就是像槍管、槍栓之類的零件,6仁的目標是用機械來衝壓與生產,使各個零件都能夠達到流水線組裝的精度要求。而且這樣的話,6仁還可以有目的的把各個零件的生產單位拆分開,進而達到儘可能的保守制作工藝,讓自己的對手由於得不到完整的零件工藝而無法山寨的目的。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6仁完全可以把槍栓或其他關鍵零件的生產工廠安放到呂宋島(馬尼拉)上去,而馬尼拉當時還不是哪家諸候知道或是能夠抵達的地區,那麼他們即便是得到了少量6仁這裡的槍支,卻會因為缺少某個關鍵零件的製造工藝,造出來的東西自然就和6仁手上的沒法比,6仁也就能夠保留著自己這裡一個相對的技術優勢。

末了末了還是那句話,不要小看古人,也千萬不要輕易的就把自己手頭上的底牌給暴/露/出來……

————————————————————

時間在一天天的過去,很快就到了建安十三年的九月。

老曹在荊州那頭也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也許是荊州那頭有很多人對老曹都不怎麼感冒的緣故吧?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