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四回 走走停停

陸仁與甄家之間的這場事很難解決嗎?

其實真心的一點都不難。這一類的事情,其解決的關鍵往往僅僅是在與其中一的方能不能拋下面子、放低姿態。而陸仁在這件事中佔據著絕對的主動權,加上心中有底,所以要放下面子去求人的一方不會是陸仁,只能是甄家一方。

甄氏一族想去夷州休養生息,陸仁又何嘗不是在打著甄氏一族的主意?眼見著甄堯苦著臉、拉下了面子來求自己,陸仁也樂得順著這個臺階下。反正對陸仁來說,你們甄氏一族的姿態別那麼高、別那麼傲就行。而在好些年後,甄堯在提及此事的時候,在慶幸自己這次能作出正確的選擇而使得甄氏一族日漸興旺的同時,也忍不住用帶著幾分戲謔之意的語氣道:

“人嘛,該不要臉的時候,還是別去要臉的好。”

閒話少說,甄氏一族在這裡的也就三百來號人,以陸仁船隊船隻的運載能力,真要塞的話一艘船就能全都裝下來。總之,把這些人都接上了船、安排好了艙房之後,陸仁就辭別的大有依依不捨之意的劉琦,率領船隊離開了江夏。而在臨走之前,陸仁請劉琦幫忙留意一些事情,劉琦當然是滿口的答應了下來。

這次的出航陸仁就沒再去柴桑,而是直接順流直下,一直到了海昌的時候才在海昌稍稍的停留了一下,主要的目的也僅僅是和陸遜打個招呼而已。

可能有人會說陸仁為什麼不把陸遜給弄到夷州去?陸仁不是不想,而是以當時的時局,陸遜出仕在孫權的麾下也有些迫不得已。孫權需要得到江東本土豪族的支援,反過來江東豪族如果不是想與孫權之間徹底的鬧翻臉的話,對孫權當然也要有所表示。

而且孫權在接上孫策的位子之後,一改孫策時代那種“不支援就殺”的作風,對江東本土豪族的示好、拉攏等等的事情做得很到位,換言之孫權就是開始實行孫氏集團內部成員的江東化,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孫氏集團被江東豪族給“被融合”。反正孫權在意的只是孫氏集團姓不姓孫、自己是不是這個集團的掌權人,對集團內部成員的主體構成是淮西軍團、是流亡北士。再或者是江東豪族之類卻並不是很在意。

不過如此一來,當初的那些江東豪族到是開始慢慢的接受孫氏集團,像“吳之四姓”中就已經有不少人正式出仕在孫權的麾下,一方面藉此來提升自身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孫權表示支援。而在這種趨勢之下,陸氏宗族自然也要跟隨大流走向,不然慢慢的只會被其他的江東豪族視為另類,然後再加以排擠。

陸氏宗族眼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然是陸仁,但陸仁有自己的打算。當然不會去出仕在孫權的麾下,那麼這個差事就只能落在了陸遜的身上。本來這個事應該是交給正牌家主陸績來做的,但陸績直到現在的建安八年都還沒有正式著冠,就只有讓可憐的陸遜頂上去了。話又說回來,建安八年的時候,陸遜也才二十四歲而已。

陸仁對這個事除了無奈之外也沒別的什麼辦法。混了這麼些年,陸仁深知這個時代的宗族觀念的可怕。而吳郡陸氏雖然有一部份人遷居到了夷州,但宗族主體卻仍在吳郡。陸仁在吳郡陸氏又不是正牌的家主,說得難聽點陸仁在吳郡陸氏就像是一個掛著名的宗族長老,根本就沒什麼話語權可言。所以就算是想讓吳郡陸氏都遷居去夷州也沒啥人會聽他的。

再說這種事可牽扯到了祖宗的鄉土基業,這對一個宗族來說可是頭等大事,因此即便是陸仁、陸遜、陸績三個人一起下令遷居,也可以想見得到會有多少人持反對的態度。既然如此,陸仁自然不會吃飽了沒事的去犯這種眾怒,反正吳郡陸氏在差不多的時候就能向夷州那邊輸出一些人口也就行了。而且有吳郡陸氏在吳地當夷州產品的直銷集團,好處終歸還是有的。

陸仁與陸遜只是匆匆的見了一面就啟航出發,畢竟眼下在陸遜這裡也沒什麼事情要做。不過陸遜有和陸仁商量著,意思是讓陸仁順路經過吳郡老家的停留的時候,順便去做一做陸績的思想工作。也就是讓陸績好歹也在孫權的麾下出個仕、當個幾年的官,向孫權作出個表示之後再辭官回家去當他的學者。

說起來陸績這小子一直都對出仕當官之類的事情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詩辭歌賦與學術研究,而在歷史上他的幾部著作到也小有名氣。這樣的一號人要他去當官。並且在官場上混跡一番,確實是有些難為了他。但是陸仁和陸遜都考慮到了現在江東的大勢走向,陸績作為吳郡陸氏的正牌家主,在孫權的麾下混個幾年的官場的確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所以陸仁也只能答應下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