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別列科夫這般模樣,接待室內的眾人無不面面相覷,似乎是感覺到自己的失態,別列科夫趕緊端起一旁的水杯咕咚咕咚灌了兩口,這才將激動的心稍稍平復了些,於是這才衝著神色異樣的眾人苦笑著嘆了口氣,而後才慢慢的講起他在蘇聯的事情。
原來別列科夫在蘇聯新一代57mm高射炮即將定型之際,便率領他的小組撤出57mm高射炮的研製團隊,以便開始加特林式速射炮的研製工作,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是因為別列科夫透過這麼多年航空兵器和速射高炮的研究,得出一個很有遠見的結論:
那便是在對航空器進行硬殺傷攔截時,並不是高炮的口徑越大就越有效,恰恰相反,大口徑高炮因為射速與機動性問題,往往在防空實戰中的表現並不如意,反而是那些重量輕,射速快的小口徑速射高炮所取得的戰果更明顯一些。
因此別列科夫得出一個結論,利用高炮遂行防空作戰時,重要的不是單發炮彈的威力,而是同一時間向目標區域投射的火力密度,簡而言之就是那款高炮的射速快,其實戰防空的能力就越強。
正是基於這個結論,別列科夫早在二戰前便開始探索速射炮的研究,只不過剛剛有所起色,便被慘烈的蘇德戰爭給打斷,戰後隨著噴氣時代的到來,航空器的速度較之二戰期間提高了一大截,別列科夫眼見於此更是焦急萬分。
於是趁著戰後蘇聯軍事工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大好良機,別列科夫帶著他的學生和助手開始了新一輪的速射炮探索,經過他們數年的實踐與驗證,最後選中的速射炮結構不是別的,正是百餘年前名揚世界的加特林式速射原理。
別列科夫本以為這種有可能將蘇聯防空部隊的實力提升幾個層次的新式武器能夠得到蘇聯軍方的認可,卻沒想到申請立項的報告還未遞上去,就遭到那些經歷過二戰硝煙的蘇聯將帥們的圍攻。
至於原因很簡單,這些蘇聯將帥們以所謂的“偉大的衛國戰爭經驗”抱定大口徑高炮不放手,因為那些看似笨重的大口徑高炮不單單能夠打天上的飛機,必要時放平便是很好的反坦克火炮。
二戰期間最著名的便是德國的88炮,對空是作戰飛機出了名的殺手,對地直接就能夠對當時世界上任何坦克進行點名,可謂是天上地下沒有它大不了的,與其類似的還有數量的85mm防空炮,之後的100mm防空炮也是如此。
正是有這個情結在裡面,蘇聯的將帥們對大口徑高炮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因此一聽說別列科夫意圖利用雞蛋大小的速射炮來取代能夠轟天炸地的大口徑高炮時,頓時便炸了鍋,當時別列科夫也沒覺得什麼,還曾經拿著他的研究成果跑到莫斯科同那些反對者辯論過。
只是他這麼一辯論不要緊,頓時捅了馬蜂窩,要知道在當時的蘇聯,那些功勳卓著的將領可是有著很大的話語權,特別是在軍備發展上面,往往一句“偉大衛國戰爭的經驗告訴我們……”就等於蓋棺定論。
因此別列科夫可謂是一敗塗地,研製小組解散,經費被徹底剝奪,甚至連總設計師的頭銜都被剝奪,要不是還有科羅廖夫拉他一把的話,接下來等待他的或許就是流放西伯利亞了……
“真的,如果我當時換個角度,不一味的堅持陸地防空和野戰防空,而是將其歸入空軍之中,或許就不會遭到這般命運,哪怕得不到支援,但基本的研製還是能夠繼續,唉……說來說去,只怪我這一顆笨蛋腦袋,不懂什麼是變通……
你看看,我說這麼多不開心的事幹什麼?對了,柏毅同志,你們的進度到了什麼地方了?還有我看圖上你們的供彈系統還想很特別,好像跟傳統的速射武器的供彈方式不太一樣!”
別列科夫說著說著也覺得今天自己的話有些多了,畢竟涉及到蘇聯國內的敏感話題,儘管他已經做了隱晦處理,可被旁人聽了去終究是不好,所以他趕緊收拾心情,將話題轉到眼前的圖紙上。
在場的無論是總後首長還是柏毅,都是眉眼通透之人,對於蘇聯內部的鬥爭是感興趣,但也僅限於八卦趣事,他們現在的核心是要千方百計的打成自己的目的,要不然柏毅也不會在這三個月裡拼死拼活的忙活出兩件武器原型,一款裝備設計草圖幹什麼?
所謂的不就是想讓白雲廠再進一步,想讓中國的軍工邁上一個新臺階,正因為如此,別列科夫的話,柏毅等人除了覺得是個很好達成目標的突破口外,根本就沒放在心上,見別列科夫終於轉向當下的問題上的,柏毅趕緊毫不猶豫的應道:“是的,我們的供彈裝置採用的是一種叫做無鏈供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