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克託耶夫不管暈不暈,都已經無力改變眼下的結局,要知道,侵吞中國運往蘇聯的水果和蔬菜這件事一旦被捅出去,他瞬間便會萬劫不復,為了保住當下的地位,甚至是生命,他都不得不答應柏毅的要求。
想通了這一點,亞克託耶夫也不等衛生員急救,自己就醒了,於是他便和柏毅以更加忘我的工作態度投入到接下來的商討中,雙方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下,初步達成了中國烏拉草和蘇聯Bm—13“喀秋莎”火箭炮以物易物的相關協議。
當柏毅挽著亞克託耶夫的手,猶如多年老友一般,送到辦事處門口,並在此依依惜別之時,辦事處的那幫工作人員方才如夢方醒,以至於很多人都下意識的掐了一下自己大腿,感覺到疼之後,才明白這一切果真不是夢。
沒辦法,因為之前的種種簡直太不可思議了,瘟神一般的亞克託耶夫低頭了不說,居然還跟柏毅平心靜氣了坐下來談起了後續的軍火貿易問題,僅於此也就算了,最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回用於交換的物品,可不是寶貴的糧食,珍貴的礦藏,連自己都捨不得吃的水果蔬菜,而是在東北原野上隨處可見的烏拉草。
“用五百噸烏拉草換取二百二十套Bm—13“喀秋莎”火箭炮!”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兩人的商討對華,這些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簡直都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那可是整整二百二十套Bm—13“喀秋莎”火箭炮,若按照一個營24門火箭炮計算,那便是三個炮兵團的編制。
要知道時至今日,中國軍隊的炮兵部隊中,還沒有成建制的火箭炮作戰單位,當然此時的中國也不是沒有火箭炮,1948年位於華北的軍委直屬兵工廠,便利用從國民政府繳獲來的圖紙,開始研製自己的火箭炮。
到了1950年初,102mm六管火箭炮便設計定型,當年便被編入志願軍入朝作戰,然而由於當時中國缺乏相關技術,工業加工能力也不過關,導致該型火箭炮效能極不穩定,射程達不到要求不說,還常常出現近失爆炸事故,再加上自身產能不足,因此這款火箭炮很快便被志願軍劃為二線裝備。
正因為如此,中國一直尋求一款技術成熟,威力巨大的火箭炮,來作為志願軍的火力壓制武器,於是蘇聯在二戰時期大放異彩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便進入中國的視野,因而在入朝參戰前,中國在向蘇聯提交的武器裝備清單中,便列出了五十套Bm—13“喀秋莎”火箭炮。
可由於斯大林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加之也想借此事在涉及中國東北鐵路權益和旅~~!~~順、大~~!~~連問題上逼迫中國方面做出讓步,因此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即便是現在志願軍贏得第二次戰役的勝利,蘇聯也只不過提供一些輕武器和122mm以下口徑的身管火炮。
至於志願軍寐以求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根本連提都沒提,為此中國政府數次向蘇聯提出申請,可蘇聯政府不是以產能不足搪塞,就是用現在時機不到為由推脫,總而言之就是不給你。
卻沒想到,如此紛繁複雜且曠日持久的火箭炮申購之路,就這麼讓柏毅輕飄飄的給解決了,至於付出的僅僅是東北隨處可見的烏拉草,這那還是什麼代價,簡直就是白撿二百二十套Bm—13“喀秋莎”火箭炮。
有了這批火箭炮的加入,中國炮兵的力量必然會呈幾何數增加,屆時應用到朝鮮戰場上,不知道會打贏多少仗,挽救多少志願軍戰士的生命,如此意義非凡的壯舉,如何不令這些辦事處工作人員激動,又如何不令他們瘋狂?
再看向柏毅的時候,再也沒有往時那種因被貶而流露的同情和哀婉,有的只是深深的欽佩,甚至都有人開始懷疑,柏毅的“被貶”是不是上級故意為之,要知道在剛才的商討中柏毅可是佔盡主動,那揮斥方遒的肆意激昂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上級怎麼可能會因為那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將這麼個大才貶到不毛之地呢?
“這其中一定有問題,一定有問題!”
抱著這種想法的人有很多,其中最堅信的便是同樣遭貶的唐繼先,剛才柏毅一番揮灑自如的表現他可是清清楚楚看在眼裡,欽佩自不必說,從老葛那會兒起,唐繼先就對柏毅充滿了敬仰。
可這一次卻不同,除了敬仰之外,他突然覺得這一次前往西伯利亞或許並不是通常意義的“流放”,而是有著更重要的使命,特別是在柏毅與亞克託耶夫商討過程中,他的這種感覺便愈發強烈,或許是軍人的天生敏感,亦或是貶謫後意圖奮發的雄心,總之,唐繼先覺得他不應該再自怨自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