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羅賓漢上校的話,安德魯不由得怔了怔,張張嘴還想要說些什麼,卻終究沒有說出口。
作為加拿大媒體界新晉崛起的實事戰地記者,對加拿大脫離英國統治體系,投入更為強大的美國懷抱還是略有耳聞的。
畢竟經過二戰的巨大消耗,戰後的英國已經很難維持戰前的霸權體系,別說是加拿大這個在一戰後就已經獲得絕對自治權益的大國。
就是號稱英國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作為大英帝國殖民地存在的印度,也於1948年正式獨立。
正是看到日益衰微的英國已經無法再給加拿大提供以往在安全、經濟、政治上的庇護,反到不斷向加大拿、澳大利亞這樣以往英帝國治下的殖民國家瘋狂索取,加拿大政府方才決定摒棄英帝國的榮光,正式投入美國人的懷抱。
可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入了大英帝國的體系容易,向就這麼拍拍屁股就退群談何容易,更何況英國人在加大拿這些國家還有著相當大的利益訴求,怎麼可能就讓加拿大直流說走就走?
於是新上臺的英國工黨政府眼看帝國體制無法維持,便立馬丟擲了一個所謂“英聯邦體制”,企圖用所謂的現代化的國家聯盟將以往的殖民地牢牢控制在手裡。
加拿大對英國人無恥的舉動自然是反對的,這不扯嘛,哥們兒都要退群了,你還用狗鏈子拴著不放,還讓不讓人活了。
於是加拿大政府一氣之下,乾脆直接跑到華盛頓去拜新大哥去了。
然而美國出於全球利益考慮,特別是在歐洲冷戰興起,同蘇聯全面對抗的大背景下,更不願意過分得罪英國,所以對加拿大的請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眼見美國人態度曖昧,同為盎格魯撒克遜後裔的加拿大人那還看不出這位新晉帶頭大哥的意思?不就是要一份拿得出手的投名狀嘛,咬咬牙給你就是了。
於是加拿大政府一改對朝鮮戰爭冷眼旁觀的態度,迅速在國內徵召八千命老兵組成加拿大第25旅,並於1951年4月開赴朝鮮戰場。
以實際行動向美國老大提交自己的投名狀,而具體操作人正是25旅旅長羅賓漢上校,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較之其他國家軍隊更加好戰,尤其是聽了沃頓上校那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後,更是放棄了所有抱怨,紅著眼睛拿出一副拼命的架勢,誓要把這份投名狀做得漂漂亮亮,哪怕流乾了整個加拿大第25旅的血也在所不惜。
正是知道這些個幕後緣由,安德魯便明白就算自己把嘴皮子磨破也無濟於事,最後只能無奈的一嘆,拿起相機衝著準備進攻的加大拿士兵快速的按動快門,既然多說無益,那就留下幾章震撼人心的照片吧,待日後刊登到報刊雜誌上或許對政府的投美政策產生極大的臂助。
安德魯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便直接將照相機當做了手中的槍,也沒通報羅賓漢上校就這麼跟著加拿大皇家步兵第22團,朝著中子山攻擊而去……
羅賓漢上校哪裡知道安德魯會不告而別,根本就沒心思去管這個年輕的戰地記者究竟跑哪兒去了,如今的他可謂是焦頭爛額,跟一個輸光血本的賭徒一樣,除了不斷將自己的部隊壓上,就是繼續再壓上。
至於不斷增加的傷亡數字,羅賓漢上校根本連看都不看,只是催促著部隊進攻、進攻再進攻。
在羅賓漢上校的嚴令下加大拿皇家第22團在帕特里夏公主輕步兵團撤到兩翼的同時,便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展開了進攻,竟是不給中子山主陣地上的志願軍半點喘息的機會。
得益於美軍精準而又猛烈的炮火,中子山山腳下的灌木叢被一排排數不清的炮彈和凝固汽油彈炸成一片白底,佈置在裡面的蝴蝶雷自然也被悉數剷除。
藉此機會加大拿皇家第22團登時把最後的預備隊壓上,沿著中路就撲了上去,還別說這一次加大拿皇家第22團的確取得極大的戰果,至少他們佔領的中子山的表面陣地,只不過還沒等他們站穩腳跟,躲在反斜面坑道掩體的志願軍戰士便端著明晃晃的三稜軍刺與他們展開了肉搏戰。
最後不出意外的還是被殺退下去!
不過羅賓漢上校並不氣餒,乾脆將手下傷亡慘重的三個步兵團重新整編為五個營,進而以營為單位,分為五個波次,實施不間斷的波浪式進攻……
這一下可把在一旁觀戰的其他國家軍隊給看傻了,心說這加拿大軍隊是唱得哪一齣呀?怎麼打起仗來比美國人還要拼命,這到底是美國人的朝鮮戰爭還是他們加拿大人的朝鮮戰爭呀?
僕從國的軍隊丈二和尚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