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線之上的山谷裡,一共錯落了五十七座大小不一的鉛室。
這五十七座鉛室之中的一大半,都是在近十日之中就地完成。
這種驚人的效率,就連見多了大場面的劍閣中人都很驚歎。
那些從達爾般城來的許多鉛車,給人造成的假象是運送靈冰至此,但事實上大多運送的反而是製造鉛室以及佈置一些特殊法陣所用的材料。
羅姬漣對這些峰將連說兩次“時代都變了”,並非是故意恐嚇,而是這些時日的所見,真正讓她有感而發。
一個王朝存在的時間越久,就越是有些難以改變的現狀,無論是南朝還是北魏,氏族門閥的勢力根深蒂固,即便是以北魏皇帝那樣的雄才大略,之前遷都洛陽時,都無法調和貴族門閥之間的矛盾,差點引起顛覆的大亂。
南朝也是一樣,雖然蕭衍登基之後,以雷霆的手段整理了前朝的貴族門閥以及諸多掌權的大將,但是各州郡的地方門閥,卻是不敢輕動,那些地方門閥甚至控制著一些重要的礦產和工坊。
若說北魏皇帝和南朝皇帝想要用舉國之力來培植某個修行地,將絕大多數修行資源賜予這個修行地所用,這也是絕無可能。恐怕那些修行地和修行地所屬的門閥勢力,今後多暗自培植私軍,各地採集的靈藥,也恐怕藏私,交於建康國庫的只會越來越少。
一個王朝失民心,很大程度上倒不只是因為吏治腐敗,苛捐雜稅導致許多老百姓吃不起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在安撫王朝各種勢力失衡。
以南朝和北魏為例,在靈氣旺盛的年代,許多靈氣充沛之地的冊封都是精心熟慮的權衡結果,修行地越大,為朝中提供的忠誠修行者越多,便往往賜予靈氣更濃郁的修行所在,至於靈藥的採集,更是由各部互相監管,除卻有些特封之地,其中絕大多數出產的靈藥都是登記在案,發放和呼叫自然也不是隨意而為。
前朝的齊雲學院,今朝的南天學院,靈藥的配給遠非其餘修行地所能相比,但每年入學的學生,其實便是看家世,也是朝堂仔細權衡的結果。
像林意這種前朝罪臣之子,若非陳家的保薦書,便絕無可能進入南天院享受到如此資源,而陳家之所以能夠有額外的保薦書,便是因為陳家是此時南朝除了皇室之外的最大門閥。
但即便如此,陳家每年也未必能夠從朝堂得到保薦名額,陳寶菀給林意的這封保薦書,都是陳家透過別的利益,從別家交換得來。
由此可見,無論是修行者本身,還是修行資源,一個王朝是何等的看重。
但現在的党項和吐谷渾卻不同。
党項和吐谷渾的這些門閥是剛剛被林意和夏巴族的聯軍打服,党項之前諸多王族,其實也是割據而治,並未像中原王朝那樣高度集權,至於吐谷渾,則是直接征服,吐谷渾原先有勢力的門閥,是隻怕被徹底剷除。所以夏巴螢將党項和吐谷渾的諸多勢力打散重新捏合,卻是根本沒有北魏皇帝和南朝皇帝那般諸多困難,束手束腳。
她正值大開大合的打造一個党項和吐谷渾前所未有的真正集權制王國,要以舉國之力做一些事情,幾乎沒有什麼阻力。
而且讓羅姬漣最為感慨的是,党項和吐谷渾之前的那些尋常民眾原本就受諸多王族壓迫得緊,和中原王朝的民眾相比,更顯得愚昧和順從。
夏巴螢雖然稱王不久,但看著這態勢,她和齊珠璣等人便覺得夏巴螢是得天時地利人和,真正具有了中原王朝歷史上一些開國聖皇的氣象。
那種開國聖皇要做什麼事情,幾乎是一呼百應,政令通達,根本沒有什麼阻礙的。
這五十七座鉛室之中,大多都有人在其中修行,但此時在內裡修行的人,都是聯軍之中的修行者。這些修行者其中有些是之前戰鬥之中損失真元太多,無法補足,有些卻是將近破境,在內裡吸納靈氣,試圖衝關。
從羅姬漣所在的高空往下,這處山谷倒是看上去一座座鉛室就如黑沉沉的蘑菇,並沒有什麼生氣。
但不遠處的一座更高處的山谷,也就是那些閃電真正垂落的山谷,卻是由鐵策軍和夏巴螢的親衛軍嚴密封鎖,而山谷之中,更是一副任何修行地都沒有的駭人氣象。
這處山谷之中,用巨木豎立起了十二個高臺,每個高臺上都有數名密宗的修行者。
這些密宗的修行者在此之前用秘法引雷,而現在他們還在竭力的控制這山谷之中的散碎雷罡和往上空翻騰的元氣。
這十二個高臺的上方,更是一副難以想象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