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三九章 攤上個好爹沒辦法

臣也在不斷的查閱著相關的資料,得知大唐五十歲以上長者約八百萬有餘,六十歲以上長者約四百萬有餘,七十歲以上長者,約八十萬有餘。

而在去年之前,常平倉共有一千三百餘座,其中萬石規模一千座,十萬石規模二百八十座,二十萬石規模二十座,根據戶部常平倉統計資料,至去年九月份,萬石規模常平倉平均儲存量為七千餘石,十萬石常平倉平均儲存量為六萬石,二十萬常平倉平均儲存量為十四萬石。

去年新修萬石規模常平倉三百座,十萬石常平倉二百座,二十萬石常平倉五十座,按照以往的入庫率,今年夏收以後,可以保證之前的常平倉儲存量為九成,而新修的常平倉儲存量為五成。”

李承光的話讓不少大臣紛紛一頭霧水,又是老者又是常平倉又是儲存量的。

隨著三年災害的過去,加上海產品的流入,大唐對於糧食的消耗的確減少了一些,而隨著鎮北,中原,關中三座糧倉的連年豐收,入庫量也一年比一年多,這也導致了戶部不得不開建常平倉來保證糧食的儲存。

還有一點,今年朝廷打算開放一部分釀酒令,用於改變生活,順便消耗一下糧食,不然糧食放的時間長了,也只能壞掉,而且每年翻曬也不是件小事。

可是,這跟李承光有什麼關係?他提這個又有什麼意圖?

大臣們摸不清,但李承光和內閣大臣以及李元吉本人卻很清楚,這也是他們羨慕李承光的地方,沒辦法,攤上了一個好爹,只要自己不作死,躺著就能收穫人心。

“兒臣看到了那些地方生活的艱辛,兒臣也不忍看著倉記憶體儲大量的糧食,只能等著幾年後被低價賣出。”糧食有保護價,但這個保護價不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連年的豐收,隨著儲存的糧食越來越多,糧食的價格,自然不可避免的要下降。

到今年,糧食的價格已經下降到了五錢一斗,比李元吉登基的時候,足足下降了幾十倍,而且照這個趨勢,糧價還會繼續下降。

若不是有糧食保護價,朝廷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普通百姓會虧的更多,除非存著自己吃,但連年豐收,吃又能吃多少?

糧商,成了最不賺錢的行業,現在已經見不到什麼糧商了,只有商業集團還在大規模的維持著,這不是利益驅使,而是政治需要。

儘管一直都在虧損,但這個虧損又是必然的,好在朝廷也在不斷的下調保護價格,這也使虧損始終保持在一定程度內,沒有愈演愈烈。

“古聖人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兒臣覺得,當朝廷有能力的時候,可以對老者增加一些福利,同時,為了避免這些福利會成為拖累朝廷的政策,故而應當理性對待,即設定一個安全界限,一旦達到這個界限,當停止福利的發放,或減少福利的發放。”李承光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或者說,這就是李元吉說的話,他只不過是根據這句話,去做了詳細的規劃,以及設定一個合理的界限。

“說說你的看法!”李元吉點著頭問道。

“兒臣覺得,此政策當因地制宜,以各地常平倉為中心,劃定相關區域,當常平倉記憶體糧高於七成時,則開放此政策,存糧低於六成,則全面停止,具體發放數量以及人群,則按照具體的存糧情況來決定。

兒臣比較傾向於優先發放七十歲以上老者,若存糧足夠,則按照每人每月一斗來分,不夠,則相應下調發放數量。

同時為了避免冒領,則需要求常平倉官員在一年內,隨即審視發放人員至少兩次。”李承光繼續說著。

意思很明確,各地都有常平倉,按照各自不同的儲存數量來決定發給誰不發給誰,而常平倉基本上是每個縣一個,每個州有一個二十萬石規模的常平倉,新的老的五百多個十萬石常平倉,則均勻的分佈在各州。

如果全部滿倉的情況下,五十歲以上的基本都可以發到,但是按照現在的情況,勉強可以做到六十歲以上的都發,但這長久不了,所以只能只發放七十歲以上的,這樣倒是可以穩定下來。

雖說受惠的人群減少了,但這個政策一旦出來,不管是否受惠,來自百姓的擁戴絕對會如同潮水一般的猛烈。

“卿等意下如何?”李元吉問著大臣。

開玩笑,這是太子能提出來的嗎?這是他能想到的嗎?除了你皇帝親自指示,太子敢說這話嗎?大臣們知道了李元吉的目的,這個時候哪敢阻攔?況且常平倉的存糧的確太多了,以至於朝廷每年都不得不新修常平倉或者擴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