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把自己的錢財投入到“南明”的上市公司形成了共識。
黃勝深知股票惡意炒作的危害,採取財務公示的辦法讓所有的投資人知道自己投資的股份公司盈利情況,並且加強監管力度。
股份公司的主官也會在報紙上陳述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目的是讓投資人不盲目投資。
白牡丹主管的股票交易所會防範股價虛高,她的團隊經過幾年錘鍊已經成為專業人才,他們會在報紙上發表股評。
這當然是主流媒體的正能量,不會和上市公司沆瀣一氣欺騙投資者,而是本著中立的態度就事論事,總而言之在“南明”誠信是立足的資本。
這幾年又有十幾支股票成功上市,老百姓都樂意購買股票成為投資人,股市可以交易的股票有了二十幾支,“華夏股指”這個新生事物也閃亮登場。
“華夏股票交易所”總部將要在“新杭州”落地生根,分支機構會入住每一個州、府,縣城暫時不推廣。
把閒錢存入“華夏大錢莊”獲取利息,所有的老百姓都習以為常,沒有人還會傻傻的把金銀財寶偷偷地埋在床底下。
崇禎十三年大明多地出現大饑荒,山陝、河南旱災、兵災愈演愈烈。
由於持續乾旱,相對好一些的山東內地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蝗災,百樹無葉,赤地千里,鬥麥二千錢。
老百姓掘草根剝樹皮苟活,還好沿海有等待饑民投靠的“南明”留守人員,登州、浮山兩座堅城有新式糧倉有幾十萬石儲備糧。
歷史記載的父子相食,骸骨縱橫,嬰兒捐棄滿道的末世慘景沒有在山東大規模出現,太多山東漢子攜家帶口投奔南王。
介於在中原剿寇的明軍太不堪,黃勝下達命令,所有的“南明”產業全部撤離山陝、河南。
哪怕是如洛陽、開封、西安這樣的大城都不留員工,留下的只有進行地下工作的特工。
訊息傳到大明,內地的達官貴人驚呆了,由此可見南王根本不看好大明局勢,為了避免損失已經在撤離人員和財產。
一時間人心惶惶,諸多有錢人開始變賣家產預備移民海南島,不願意漂洋過海的也紛紛來到登州、浮山、海州等等有雄兵駐紮的海濱城市生活做生意。
他們很聰明,知道海上“南明”班船、郵輪絡繹不絕,發現勢頭不妙可以上船逃之夭夭。
許多內地老百姓也扶老攜幼跟隨撤退的“南明”職工往江邊、海邊趕。
大明流寇東山再起帶動了又一次移民“南明”的大潮,這一次有所不同,大明內地的富賈豪商和地主老財佔比很高。
這些人來到“南明”買地、買房子、買股票,投資做生意更加帶動了商業繁榮。
這個時代正是爆發工業革命的前奏,發達的海貿加劇了商品流通,由於大多數生產都必須人力來完成,需要的勞動力太多太多。
歷史上的英國資產階級為了獲得廉價的勞動力,支援了“羊吃人”的圈地運動,就是讓形成自然經濟的農民失去土地,逼迫他們走進城市成為產業工人。
“南明”資本發展用不著如此,因為李獨眼比英國資產階級兇惡多了,他發動的是“鏟城運動”,他帶著匪兵所過之處所有人都會成為無產者,只要能夠逃到海邊的老百姓都會成為“南明”勞動力。
因此“南明”體系的原始資本積累根本沒有“從頭到腳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恰恰相反,每一個成為產業工人的流民都在“南明”大小工廠快樂工作,政府已經頒發最低月錢標準,制定了每個月強制休息三天的“勞工法”,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也不得超過五個時辰。
總而言之資本是貪婪的,但是這跟政府不作為息息相關,黃勝屬於先知,當然會善待產業工人,在沒有形成勞資對立之前就制定法律保障工人的權益遏制資本的貪婪。
這些法律拿後世比貌似工人太苦,可是在這個時代基層民眾誰不苦?主要原因就是生產效率和後世沒法比,勞動密集型的工廠也一個禮拜工作四十個小時怎麼可能創造出剩餘價值?
沒有剩餘價值,工廠怎麼可能發展,沒有發展又如何能夠接納更多工人,創造出更多工作機會?
要再次提高工人待遇必須在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後循序漸進,現在談太多福利為時過早也不現實。
“南明”需要眾多埋頭苦幹的工人、農民創造財富完成原始積累。
該講奉獻、比貢獻的時候還是少談享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