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勝追擊
趙雲雖厭惡曹操嗜殺成性,動不動就屠城滅門,卻也不得不在心中承認曹操是個有膽有謀的兵法大家。至少在趙雲印象中很少有人敢在己方元氣大傷的情況下,反擊數倍於己的敵手。可曹孟德就敢這麼做。仗著趙雲帶來的援軍以及官渡城內的殘兵,曹操湊齊一萬兵馬連夜反攻袁紹大營。本就在官渡深受重創的袁紹部,面對趁勝追擊的曹軍可謂是一觸即潰。袁紹部將眭元進、趙睿、韓莒子三人先後率部投降曹軍,僅一夜之間袁紹大營便城頭變幻了大王旗。
依照袁紹本人的說法,其此次共率大軍百萬,精兵十萬南下伐曹。不過更多的有識之士則分析袁紹南下的兵馬在二十萬左右,其中精兵不會超過六萬。且不論袁紹的兵馬究竟有幾何。曹操在官渡以寡擊眾已是不爭的事實。袁紹吹噓的兵馬越多,無疑也就越能成就曹操的威名。
當然有人或許會說這是曹操運氣好。可趙雲卻知曹操此番能脫困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但而今的驕人戰績卻是由曹操一手促成的。須知倘若曹操沒有在當夜立即追擊袁紹,而是等到翌日點齊兵馬之後再進攻袁紹大營。那勢必會給袁紹以喘息的機會,令其得以收攏潰兵站穩腳跟。到那時候曹軍再進攻袁紹大營,可就不是一夜一天能拿得下的了。
不過曹操雖扭轉乾坤取得了官渡大捷。卻也有美中不足之處。袁紹父子最終還是在親隨的守護之下乘亂逃離了官渡。而為他二人殿後阻擋曹軍追擊的正是沮授。沮授雖為文士卻領著一干親兵曲部在亂軍之中死守袁氏中軍大營,至使曹軍誤以為袁紹尚在中軍大營。若非如此袁紹與袁譚根本沒有機會逃脫曹軍的追殺。
饒是沮授曾經將眾曹將逼入絕境,眾人亦不得不被其忠義之舉所感動。因此當沮授扎滿箭矢的遺體被抬到校場之時,包括趙雲在內的一干武將皆向其投以了敬畏的目光。曹操更是當著眾將士的面撫屍灑淚道,“本初無謀,不用君計。君又何苦為袁氏殉葬。若孤早相得君,天下不足慮矣。”
曹操一番痛心疾首的哭喪,直將在場的一干新降之將說得心有慼慼。原本沮授的死戰恰恰反襯了眭元進等降將的不忠。可現在給曹操這麼一哭,氣氛完全就反轉了過來。眭元進等降將非但不用再為自己的牆頭草行為受人鄙視,相反還被曹操變相地誇讚為棄暗投明。就連原本鄙視眭元進等人的趙雲。這會兒竟也有些同情起他們來。
然而就在眾人對沮授之死紛紛表示惋惜之時,曹操卻抹了抹眼角站起身,示意典韋與許諸將一隻裝滿了竹簡的箱子抬到了面前。底下眾文武見曹操哭完沮授又搬箱子,不禁面面相窺不知自家主公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要。反觀曹操倒是信步上前,拿起一卷竹簡,環視了一番眾人道,“袁紹狼狽潰逃。盡棄圖書車仗金帛。孤自袁紹所遺圖書中撿得一箱書信,似乎皆為袁紹與人所通之書。”
曹操的話還沒說完,在場不少人的心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嗓子眼。有道是天下何人不通袁,袁氏四世三公門生遍佈天下。且不論那些真心懷鬼胎暗通袁紹的牆頭草,就是尋常官宦世家亦可能因應酬而與袁紹透過信。倘若曹操以不忠為由,將與袁紹通訊之人逐一點明殺之。那今日校場之上必血流成河不可。
相比底下文武的惴惴不安,曹操倒是沒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當眾拆開竹簡念出通訊之人的姓名,而是隨手將竹簡往箱子一丟,悵然一嘆道,“當日袁紹之強孤也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言罷曹操回頭讓典韋取來火把,當著滿場文武的面將那滿滿一箱書信盡數燒燬。隨著火舌自箱中竄起,一干人等提在胸口的大石總算是落了下來。同時亦對曹操心存感激,自此不敢再有二心。
相比周遭如臨大赦的曹軍文武,身為局外人的趙雲倒是有些看猴戲的感覺。因為在出兵援曹之前,蔡吉曾向趙雲交代,要他找機會搜出袁紹的書信。否則這批書信會被曹操燒掉。可是在亂軍之中,曹操最終還是比趙雲搶先一步衝進袁紹的中軍大帳。如此一來書信也就如原有歷史那般落入了曹操之手,並最終被曹操拿來演了以上這出“曹營燒信”。由於之前已有心理準備,趙雲在感嘆蔡吉神機妙算之餘,亦在心中懊悔自己沒能第一個衝進袁營完成主上下達的任務。
正當趙雲懊惱之際。曹操卻已然信步走下高臺,指著趙雲的坐騎問道,“將軍坐騎可是汗血馬?”
“正是。追風乃吾家主上所賜。”趙雲一個抱拳不卑不亢地答道。
“寶馬贈英雄。齊侯真乃雅人。”曹操伸手想要摸馬鬃,可追風卻和他的主人一樣,把頭一撇絲毫不給司空大人面子。曹操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