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救度眾生,使其解脫到達彼岸的第一義,名為尊重行。
9、善法行:如此圓融通達,能夠完成十方諸佛折儀軌的法則,名為善法行。
10、真實行:如上所說的各種次序和境界,一一都是清淨無漏中的行業。也都是一真無為自性中本然的流露,名為真實行。
(戊)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離回賂:此人如果已經滿足得到神通妙用,成就佛事,絕對的純潔精真,遠離了一切殘留的過患,當然就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自己又須滅除心中表示足以度他,或我已度他的觀念和現象。回此無為之心,都歸向於涅磐之路,名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2、不壞迴向:空壞了一切可以空壞的,遠離了一切可以遠離的,連能壞能離之相都不存在,名為不壞迴向。
3、等一切佛迴向:自性本覺之體,湛然現前。覺性已並齊於佛的正覺,名為等一切佛迴向。4、至一切處迴向:真心至精發出光明,心地等於佛的心地,名為至一切處迴向。
5、無盡功德藏迴向:萬有世界,與真如自性,可以互相涉入,一點沒有掛礙,名盡功德藏迴向。
6、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在佛與眾生平等的性地中,而發生各各不同的清淨之因。依此因而發揮它的妙用,取涅磐的道果,名為隨順平等善根迴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真實的道根既已成就,視十方世界裡的眾生,都是我本體的同體。自性雖然已經圓滿成就,同時亦不忘失救度任何一個眾生,名為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8、真如相迴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於不即不離,亦離亦鄧之中,兩者都沒有執著的心,名為真如相迴向。
9、無縛解脫迴向:真心得到如所如如的境界,十方世界,一切無礙,名為無縛解脫迴向。10、法界無量回向:本來自性的妙德;圓成了,所謂法界的邊際和數量的觀念也滅除了,名為法界無量回向。
以上就是 心性修行過程中,所立四十一位清淨心地境界的含義。其次還要成功四種微妙圓滿的加行。(這裡所謂加行,是針對 以上修治心性的心地法門而言。因為四十一位的修行次序,大部分是專指心性的境界而建立它的名稱和次序。心地雖然已經得到極高明之境,而在行持的工夫上,還得注意它的功用。這種工夫的功用境界,就名為四加行。如果將四加行也作為心性的法則來看,似乎失於切實。所以下面就基於這個體驗,來說四加行的妙用。)
(已)四加行
四加行
1、暖地:既已得到如佛的覺性妙用,在自己心地上用功夫,好像欲出未出,有如鑽木取火。火光雖未燃發,而暖氣已經流佈,就名為暖地。
2、頂地:自己心地上,已經成就,和佛的所行所履一樣。對於這個氣質殘留塵色的生理之身,外表像是依靠它。其實內在又並不一定依靠它。猶如人登到高山的峰頂上,身體雖然已經上接虛空,入於虛空之中,但是下面還有些障礙,不能完全離開,就名為頂地。
3、忍地: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已經證得這個真心不二的絕對真理之實境。此心已同於佛道,並且善能得到中道不二的妙用。猶如忍住某一種事的人,心中如有如無,大有忍住不動的意味,就名為忍地。
4、世第一地:一切境界和名稱數量,完全消滅。既無所謂迷,也無所謂覺。迷覺乃二邊對待的名詞和作用,現在都成為未悟以前的過去剩語。只有在不二的中道第一義諦中行,其餘都成為無所謂的名詞,就名為世第一法。
(庚)十地
1、歡喜地:在大菩提中,善得通達,覺心已通達於真如自性,盡能瞭解佛的境界,名為歡喜地。
2、離垢地:一切世間出世間諸法差異的效能,都能明瞭它的同一根源。後來並同一之性也滅除不住,名為離垢地。
3、發光地:內心淨極,自性光明發生,名為發光地。
4、焰慧地:自性光明已極,正覺圓滿,名焰慧地。
5、難勝地:一切諸法的同異,都不可得,名為難勝地。
6、現前地:無為真如自性,自然發露淨明妙德,名為現前地。
7、遠行地;窮盡真如自性的邊際,名為遠行地。
8、不動地:一心真如,如如不動,名為不動地。
9、善慧地:發起真如心的妙用,名為善慧地。
10、法雲地:在修習菩薩道 的過程中,從此以往,修習的功用已畢,功德已經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