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意了,父皇就不阻攔你了。”
李說道:“謝謝父皇。”
李世民說道:“上學的事情不算,你說說,還要什麼賞賜?”
李早就想好了今後的出路,他說道:“父皇,兒臣想在長安縣要一塊封地,幾十畝就行了。兒臣知道,那裡的土地基本上有主了。
兒臣不讓您為難,兒臣願意用自己在襄州的封地,兩畝換一畝地就行。”李說道。
“你要地幹什麼?”李世民不解地問道。
“孩兒以前頑劣,給父皇臉上抹黑了,也讓您費心了。孩兒現在長大了,要為您分憂。”李真心實意地說道。
“好,好孩子。”李世民今天真是有些感動了。說話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
李也被感動了,他腦子一熱,接著說道:“孩兒看出來了,大唐現在真正的敵人,不是薛延陀,也不是什麼其它的番邦,而是貧窮和飢餓。
百姓們吃不飽,會流浪,會鋌而走險。將士們吃不飽,沒有力氣去作戰。大唐財力不足,無法建設國家。看看父皇您如此節儉,兒臣很心疼。”
貞觀初期,李世民真的是十分節儉,他住的太極殿的寢室,竟然會在夏天漏雨。長孫皇后穿的裙子,竟然會露出腳面。他在對待自己和家人上面比較苛刻,把節省下來的錢,都用在朝廷的公事上面了。
李說道“父皇,兒臣要幫助您打敗這個敵人!”
第四十一章 雷人
大唐農業科技水平很低,糧食產量也就很低。大唐的主要根據地是陝西一帶。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穀子(小米)。小麥的產量,水澆田畝產250斤左右,旱田120斤左右。穀子完全靠天吃飯,畝產不超過100斤。
其他省份的情況也都差不多。江南好一點,但是開發的地方不多,主要產糧區只有揚州一帶。
唐朝此時的人口,只有大約1400萬人左右,土地面積廣大,因此,如此低的糧食產量,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正常的消耗。
“混吃等死”是李的偉大理想,可是在“吃”字的前面,還有一個“混”字。人活著總得乾點啥吧?“混”也得混出個樣來。
李自己有封地,實際封地300戶,每年上繳的糧食很可憐。他在穿越過來以後,就動了提高糧食產量的念頭。
他對唐太宗說道:“父皇,兒臣有辦法提高糧食產量。”
富民強國是李世民的夢想,他年輕時,精研歷史,曾經想過,自己要是有治國的機會,一定要開創前所未有的盛世。
當上皇帝以後,他更加雄心勃勃,殫精竭慮,奮發圖強。在他的領導下,大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然而,大唐是建立在千瘡百孔的前隋基礎上的,飽經戰亂。就在百廢待興的時刻,大唐內部叛亂,邊患不斷,還有各種自然災害。李世民感到步履艱難。
在大唐所有問題當中,最急需解決,也最難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民以食為天,解決不了吃飯的問題,一切都免談。
此時的大唐,已經實行了均田制,耕地面積得到了保障,可是,糧食產量實在是很低,加上去年的大旱災,糧食十分匱乏。
此刻,唐太宗聽到李的話,不禁喜出望外。他說道:“有什麼辦法?”
李說道:“兒臣以為,糧食產量低,主要是耕作方法的問題,耕地的深度,適種品種,播種的時間以及灌溉的次數、時機等等,都會影響糧食的產量。種糧要講究科學性。”
這時,李世民打斷了他的話,問道:“什麼是科學性?”
“這麼說吧,種糧也是一門手藝,要講究技巧,技巧就是科學性。”李說道。
李世民說道:“哦,明白了。你接著說。”
李翻閱了大量的陝西地區糧食生產的資料,他要給眼前的大唐頂級的智者們上一堂科學普及課。
他首先給他們講了陝西地理位置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秦嶺南北,關中漢中,雲山霧罩地講了半天,以證明他是下了功夫,不是無的放矢。
結果,李世民聽得不耐煩了,他直接問道:“你就說說,糧食的產量可以提高到多少?”
李說道:“穀物畝產300斤以上。”
他的這個產量是有依據的。一般品種的穀子產量為600~800斤,出米率70~75%。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雜交穀子相繼問世,在畝產量上也是飛速增長,如:張家口市下花園的一塊試驗田上,“張雜谷5號”最高畝產達到了1720斤,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