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
可心中再著急,張弘範也不敢表露出來。這等訊息一旦傳播開,馬上就是軍心浮動,人人都想提前跑路。張弘範手下兩萬人都是河北兵,與張家有瓜葛,某種意義上是張弘範的自己人。有這些人,張弘範就是元帥。沒這些人,張弘範就只是個聽令受命的將領而已。
不得以,張弘範耐著性子讓兩萬兵馬收拾裝備出發。因為怕被堵上,不敢走大路。便往北邊走了。然而宋軍騎兵卻遠遠跟在張弘範部隊背後,讓張弘範無比惱怒,卻也沒什麼辦法。將近五十年來,蒙古軍在野戰中都居於優勢,向來都是蒙古軍橫著走。雖然偶然有些失敗,也都是很短期的行為。遇到現在這種居於劣勢的局面,張弘範根本沒有相應經驗。
當晚休息,第二天張弘範繼續向東北方向行軍。走到中午時分,探馬突然來報,前面二十里處發現大量宋軍。張弘範嘆口氣,他雖然知道戰鬥大概是避免不了,卻也不希望發生的這麼早。
然而此時也不用多說,張弘範便下令部隊準備迎敵。過了一個多小時,宋軍抵達。張弘範就見到目力所及的地平線上都是宋軍的佇列,他們竟然在這麼廣闊的平原上擺開了一個巨大的包圍陣。
當天,宋軍與張弘範軍交戰,只戰了小半個時辰,看到局面無法挽回的張弘範帶領三千騎兵從宋軍還沒來得及包圍的北邊逃脫。宋軍也沒有去追,只是滿足於殲滅張弘範帶領的一萬多步兵。
自此,滑縣戰役基本結束。蒙古軍貨真價實的損失了超過五萬的軍隊。而忽必烈身為蒙古主,立刻按照蒙古文化,派人來議和。趙嘉仁也不想再打下去,雙方便一拍即合。
大宋共和四年九月十三日就達成了《滑縣和議》。滑縣協議規定,蒙古軍交還襄陽給宋軍,潼關以西,維持現狀。潼關以東,大宋佔有太行山到黃河之間的一部分土地,向東抵達至朝歌。再向東,雙方以新的黃河為界。此協議有效期三年。
自此,戰爭終於結束。雙方各自退兵。
宋軍渡過黃河,趙太尉前往宋陵祭拜一番,這才返回汴梁。剛到汴梁,就開始下雨。這場秋雨一下就是半個月,下雨的時候大家也沒辦法行軍。眾軍都忍不住抱怨起來。
趙嘉仁笑道:“卻也不用抱怨。這場雨下的很好。汴梁染胡騷百年有餘,我等光復舊都,這場雨算是清洗了汴梁的胡騷之氣。”
在這個時代,氣運之說很盛。趙太尉的解釋完美的接了地氣,很快這個說法就傳播開去。讓這場令人覺得不爽的秋雨變成了上天的祝福。
雨一停,趙嘉仁就率軍南下。走到許昌這個預備過冬的地方,趙嘉仁便自南下。十月十二日,趙太尉抵達臨安。
在臨安的碼頭上,宋軍密集排列。即便如此,被一系列勝利訊息刺激的無比激動的臨安市民們依舊想靠前一點,以親眼見到趙太尉的身影。《大宋日報》全文刊登了《滑縣和議》的全部協議內容,還附上了一份全新的邊界地圖。
百姓們看到了原來蒙古已經距離臨安有幾千裡,因為臨安總投降帶來的絕望心情終於得到了完全的排解。對於創造如此巨大功業的趙太尉,已經被蒙上了一層近乎神話般的光芒。臨安的市民都想親眼看看這個人。
趙嘉仁看到岸上的這成千上萬的百姓之時並沒有激動。見識過總數超過十萬人的廝殺,這麼點人不過是清風拂面的水平。
然百姓見到趙嘉仁在一眾人等簇擁下上岸,卻完全沒辦法當做清風拂面。趙太尉此時36歲,正是男人的黃金時代。他身材挺拔,身高180靠上。在一眾侍從中很是顯眼。趙太尉穿一身現在宋軍標準靛青色軍服,短髮,帶了八角帽。然而雪亮的中腰皮靴,還有閃閃發亮的肩章,胸章。雖然因為征戰而顯得有些消瘦,舉手投足之間的從容卻讓消瘦身材顯得更加幹練挺拔。。
立刻就有人喝彩起來,其他人不管看到沒看到,也都跟著喝彩。趙嘉仁並沒有停頓,此時並非是表現親民的時刻。他要趕緊召開學社會議,繼而是官員的會議。在會議上,趙嘉仁要告訴這些也許能繼續合作的人,故都已經清洗胡騷,新時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