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居延(1)

居延塞,大漢帝國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幾乎沒有之一!

它是如此雄偉壯觀!

以至於,隔著數十里,也能清楚的看到這個西元前人類最大最強要塞群的景觀——數十個堡壘,延綿成群,形成一道鐵閘,將整個居延澤鎖在其中!

而這還僅僅只是居延塞的表像。

欲一窺其全貌,就必須將視界再拉大數百里。

那麼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個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塞堡最多、佈防區域最廣、最強大、最可怕的要塞群——漢居延要塞群!

僅僅是主要塞群,就足足有七個之多!

它們環繞著居延澤,像一把把大鐵閘,將這個戰略要地以及匈奴人從浚稽山方向突襲河西的道路全部鎖死!

以當前的技術條件來說,這個地球上,不可能有任何軍隊或者國家,可以攻陷這一要塞群!

不需要看別的,只需要開啟電腦,去網上查查,考古學家在居延地區發掘的漢代障塞遺蹟數字,你就能知道,居延的規模龐大到什麼地步了?——僅僅只是用於標識發現的居延漢塞的編號,就從A排到了T。

分佈區域長達三百五十公里、寬度超過七十公里,遍及內蒙古額濟納旗、甘肅金塔。

已發掘的要塞群,完全符合史書上的記載。

其中最小的一個要塞群,都擁有至少十個以上的烽燧堡和三個以上的塞城。

最大的卅井塞,擁有三條縱橫交錯的烽燧堡壘,大大小小的烽燧臺、塞城、軍堡數百個之多,以至於考古工作者為其作的簡介文字加起來竟然有幾十頁之多!

其中,歷史名城、大塞無數。

譬如黑城塞、遮虜塞,都是卅井塞的組成部分。

而現在,張越眼前所見的,不過是居延要塞群中的中等塞群——珍北塞,一條沿著弱水下游北岸佈防的要塞群。

全長不過二三十里,只有十幾個烽燧臺、塞城。

即使如此,在張越眼中,這個要塞群,也依然壯觀無比。

高大的烽燧臺,沿著弱水,矗立在其左岸,將沙漠與戈壁攔在其外界。

而雄偉的塞城,則每隔三十里,必建一個。

使得整個弱水,都被一道銅牆鐵壁所封鎖。

確保了匈奴人要是發瘋來攻,那麼橫渡了浚稽山與大漠的匈奴騎兵,絕對無法在這裡輕易獲得半點補給——他們要嘛來撞這堅固的珍北塞,要嘛就渴死、餓死在戈壁與荒漠裡。

這是非常成熟的防禦思路,在後世被沿用到明朝——明朝的九邊防禦,也是沿襲的這個思路——用要塞和烽燧,將水草圈起來,把戈壁與荒漠丟給敵人。

不過不同的是,大漢帝國的居延塞,防禦性質要弱於進攻性質。

居延要塞群,在過去三十年裡,其防禦屬效能發揮作用的次數不超過十次。

而漢軍以居延為基地,主動出擊的次數,卻多達上千次!

大規模的出擊次數,更是超過了十五次!

和秦始皇建萬里長城,不是為了防禦匈奴、林胡、東胡,而是為了進攻一般。

漢建居延塞與河西邊牆,也是為了更好更快的打擊西域、漠北方向的匈奴。

所以,張越在這些烽燧、塞城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進攻意味濃厚的特徵。

譬如,寬大的道路、塞城前平坦的草原,以及圍繞塞城與烽燧臺之間密佈的農田,甚至連塞城的城門與烽燧臺之間的道路,都格外寬大。

這些都是為了進攻而準備的,都是為了讓大軍可以更快的透過這些地方,打擊匈奴而設計的!

唯一讓張越不太滿意的是,綠化做的不夠。

珍北塞沿弱水下游而建,臨河而立,但兩岸的植被,因為人類活動與農業活動,而受到了很大打擊。

在不少地方,河堤兩岸都是農田。

這就有問題了。

沿著珍北塞,繼續向前,一天之後,就進入甲渠候塞的範圍。

這個要塞群,沿黑水西岸而建,東與珍北塞相連。

在這裡,情況更加嚴峻,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大批溼地都被開墾為農田,由要塞群計程車兵負責種植,產出則作為軍糧使用。

而甲渠候要塞群,延綿上百里,需要供給數萬軍民。

自然是壓力極大,對環境的破壞也比較嚴重。

這讓張越忍不住皺起眉頭來,他自不是什麼極端的環境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