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

階級,更是一個鄉社組織能夠長遠存在的基礎。

事實上,張越很清楚,哪怕是在後世的西方,所謂的民豬制度,也經歷過有限限制投票人的時代。

說起來,古典中國,確是一個神奇的時代。

尤其是秦漢兩代,不僅僅有著村民有限自治互助的鄉社,還有著商賈民豬自治制度——平賈。

百姓,也基本都有著組織和靠山。

特別是在邊塞一帶,張越從閱讀的簡牘之中得知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哪怕在如今,漢室邊塞的移民,也全部都是帶著強烈準軍事化組織色彩的。

譬如大司農組織的前後六十萬河西地區移民,就全部都是平時為農,戰時為兵。

這不僅僅是制度,還有契約約束。

所有移民,都要跟官府先簽一個契約,承諾無條件的從事和參與任何的國防工作。

而相對應的,大司農則無償提供給這些移民屋舍、土地、農具以及種子、口糧。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漢家邊塞的郡縣,特別是酒泉、張掖、居延以及輪臺地區,在事實上就是商君時代的耕戰制度下的社會。

所有人民,全部是國家戰爭機器的一個零件。

也正是如此,漢室才能在河西地區和幕南地區甚至在大漠和西域堅持到現在。

不然,倘若什麼都要從內地運過去,大漢帝國早就被拖垮了。

但張越很清楚,邊塞的制度,只能適合在邊塞推廣。

到了關中,甚至關東地區,就不行了。

他也不想只是刷一波聲望和經驗,拍拍屁股就走。

他想要的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可以推廣到天下的村民自治和官民互助組織。

這個組織,既要符合目前的實際,同時也要具備互助的能力。

至少要可以將百姓,將人民的力量組織起來。

一人力薄,十人力多,百人可以開山,千人能夠鑿河,萬人則足以移山倒海!

他的小水利計劃,也必須要有一個這樣的組織來實施和維護。

不然,修了也是白修。

龍首渠鑿開二三十年了,但,到了現在,某些地段,已經因為缺乏足夠良好的維護,而出現了荒廢。

劉進聽著,卻是精神一振。

張越所說的東西,在他看來,已經具備可以操作的空間。

更符合他心裡對先王之制的幻想。

以長者賢良為支柱,組織百姓,勸耕百姓。

只是……

“侍中為何要突出正彈人選必須曾經服役,且非透過責庸逃役者?”劉進有些不太理解,他覺得這樣的設定,豈非一定會突出武人的政治地位?

而漢室現在的武將集團的力量,不是太弱,而是太強了!

在某種意義上,漢室王朝,就是一個披著國家外衣的軍功貴族集團。

朝廷的三公九卿,若無行伍帶兵經驗,就要被人看不起,甚至遭到非議。

至於三公?更是一定要有實際的帶兵經驗和履歷,才能服眾!

當年,平津獻候公孫弘就因為沒有當過將軍,而備受責難。

牧丘恬候石慶,更是因為沒做過將軍,而毫無威信與權柄,他祖父甚至將之當成一個橡皮擦。

“殿下,這是為了突出一個理念……”張越低頭道:“唯有曾經承擔家國重任者,方能受到尊重,臣不敢想象,一個人若沒有對國家社稷做過貢獻,只是躺在他人的功勞簿和躲在其他人的羽翼下的人,能對鄉黨和百姓,有所貢獻……”

“高帝與歷代先帝約法,於民入官,以訾算相限,就是這個道理!”

“有恆產者,方有恆心……”

其實,張越真正想說的是——有納稅才有權力。

不過,這種話,在此時說出來,太過驚世駭俗。

所以,他打了個擦邊球。

“況且,其實正彈若曾為行伍,更加有利於組織和鼓勵百姓耕作,多產糧食……”

“殿下不要忘記了陽裡三老徐榮……”張越提醒劉進。

劉進聞言,也想起了他在陽裡的見聞。

最開始,他對於陽裡的一切都充滿了恐懼和警惕。

但,當他走完整個枌榆社和新豐鄉後,他的心裡,卻對陽裡的一切都感覺無比順眼了。

陽裡的制度,雖然冷酷。

但是,陽裡的百姓,終究過的很好。

至少,他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