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嶄新的張府門口,於己衍望著那門口的人山人海,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最少有數百人擁擠於此,以至於整個張府前方的道路,都有些堵塞。
“江夏方真,恭獻策文,願侍中點閱……”
“淮陽賈允,恭獻詩賦,願侍中點評……”
一個又一個,戴著進賢冠計程車子,簇擁在一起,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毫無士大夫風度的擁擠在一起。
人人手中,都拿著一份或者好幾份的簡牘,爭相恐後的向前擠過去,場面一時有些混亂。
“都別急,都別急……”幾個下人打扮的男子,拿著手裡的刀劍,大聲喊著:“凡欲投遞文章之士子,請先去田家宰處令號排隊,按號次入府登記名諱、住址、籍貫及策文名稱!”
“若有不按次序,不受號令者,休怪吾等無情!”
喧譁之間,一個穿著青衣的男子,在人群前方出現,將一塊塊木牌,發放給那些擠在前頭計程車子。
於己衍看著這個情況,微微一楞,便叫來自己的家臣,囑咐道:“汝去問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張侍中不是去未央宮告狀了?
這張府門口,究竟是怎麼回事?
於己衍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了。
沒多久,他派去詢問的家臣就回來稟報道:“回稟主公,據說是張侍中昨日看了數十篇士子投遞的策文,然後一一給了點評和回覆,甚至還有一位士子,因策文寫得好,而被張侍中請入府邸當面談話,故而……”
對方不用說,於己衍就已經明白了。
在京士子,數以千計,他們在這長安城最大的追求就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貴人看中,舉薦給國家。
從而像前輩朱買臣、主父偃般,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實現人生的理想與抱負。
故而在過去,這些人無時無刻的尋找機會,將自己的策文、詩賦投遞到長安城的列侯公卿之家。
為了成功,這些人甚至願意省吃儉用,將所有的錢都省下來,只為了在某一天可以將自己的策文、詩賦抄錄數百份甚至上千份,然後投遞到他們能投遞的每一家公卿貴族之府。
就像渭河上的漁夫一樣,人人都指望著這一網撒下去,能撈到魚,哪怕只是一隻蝦米。
然而,通常情況下,平均每年只有三五個幸運兒如意。
有些年份,甚至連一個幸運兒也沒有出現。
但這些士子,卻是前仆後繼,絡繹不絕。
一個人失望而去的同時,三個甚至更多的新人從關東風塵僕僕,來到長安。
尤其是,函谷關東移後,每年從楓林渡和蒲津渡跟著各地上計吏與商旅入關計程車子,都在千人以上!
對這些人,於己衍非常熟悉。
因為,他的本職工作之一,就是專門對口管理和約束這些士子。
不讓他們在長安城搞一個大新聞。
故而,於己衍很清楚,在這個斗城裡,別說向這個張子重這樣親自回覆士子策文還點評的人了,任何有點位置的人,哪怕是個商人,只要表露出哪怕一絲絲‘求賢若渴’‘不恥下問’的姿態,立刻就能讓這些傢伙前仆後繼,蜂擁而至。
只是……
於己衍有些不清楚,這張侍中為什麼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在京士子,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長安城裡的公卿們,人人都避之不及,生怕被他們纏上。
“難道這張子重自滿起來了?”於己衍在心裡揣測著:“大約就是如此了!”
想想也能知道,這個侍中官,崛起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崛起的過程又是如此的順利。
幾乎可以說,連老天爺都在幫著他。
而他卻年輕的很,據說連二十歲都沒有!
比賈誼賈長沙第一次入京的時候還要年輕!
年紀輕輕,驟然新貴,難免膨脹。
只是……
仔細想了想,於己衍又覺得似乎不太可能。
他見過那位侍中官,也親眼見過對方的威風。
在於己衍印象中,那位侍中官,雖然看上去年輕,但實則老成的可怕!
“不管了……”於己衍將腦子裡的雜念甩掉,暗道:“本官現在自身難保,再琢磨這些,豈非杞人憂天?”
便讓車伕驅車向前,打起京兆伊的牌子,直趨門口,士子們見到京兆伊的官車,紛紛退避。
於己衍的馬車來